一風堂上市,這個日本拉麵店如何一路火到了紐約、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因為目標消費群體是 20~30 歲樂於接受新鮮價值觀的年輕男女,所以選址在了年輕人較多、到了晚上還很熱鬧的曼哈頓東村。一風堂高層選了 5 名經驗豐富的地區經理作為外派社員,連店員制服都是由鼎鼎大名的 Engineered Garments 來設計,足見一風堂對海外第一家門店的重視程度。

由Engineered Garments設計的紐約店店員制服 (圖片來自complex.com)
圖片放大

一風堂在紐約售價並不低:一碗拉麵價格在 15~16 美元,加上小食、飲料或者點心 (以及小費) ,很容易吃到人均 30 美金。這和平民化的拉麵形象相去甚遠。

《朝日新聞》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去談「為什麼在日本尋常的拉麵、定食屋會在紐約受歡迎」。對於記者定價是否過高的質疑,在河原成美的回答裡,有一點頗值得玩味:「一旦便宜的話,就不會被紐約的媒體與知識分子認可,我想要改變提起拉麵店就想到大眾料理的認知。」另一家受訪的企業大戶屋的海外事業部本部長高田知典也認為:「紐約人在吃日料時更追求附加價值。」

這也是一風堂試圖在紐約建立拉麵 Dining(休閒餐飲)文化,而不是經營一家拉麵店的原因。

一風堂店門口很快便排起了長隊。為了減少顧客在排隊等候時的焦慮,紐約店設立了店內等候區,客人們可以一邊喝酒一邊討論菜單。從菜單的設置來看,不單單只有拉麵、各類小菜與酒類的品種都十分豐富,尤其是日本酒與燒酒的種類不亞於專門店,邊吃日式炸雞、酒蒸蛤蜊這類下酒菜邊喝酒的日本居酒屋文化也受到了紐約人的歡迎。

和以往的日式拉麵店不一樣,紐約的一風堂還提供 4~5 種甜點。有一段時間一風堂甚至提供千層餅奶油蛋糕 Lady M(該品牌定位是精品甜點店)。

一風堂在紐約的走紅並非是毫無阻力。河原成美說,「一開始我們給他們提供和日本市場一樣口味的麵,但是得到的意見主要是批評為主,比如說太油了、太鹹了、太刺激(辣)了。」

它採取另一種漸進的方式,先以本地消費者能接受的方式賣拉麵,再出售「更正宗」的拉麵。考慮到並非所有客人都會使用筷子,一風堂為他們提供大大小小不同尺寸的勺子。因為客人不喜歡吸食麵的動作,一風堂把麵條的長度縮短了。經過了一陣過渡後,現在他們賣的麵條跟日本長度一致。

一風堂還把日本限定文化帶去了紐約,從 2008 年開業至今研發了 400 多種特色菜單,有一些口味是非常「西方」的,比如說奶油牡蠣湯底(Clam chowder)的拉麵,以及全素拉麵 — 考慮到日式叉燒和豬骨湯底基本上是拉麵不可缺少的部分,全素拉麵其實非常「入鄉隨俗」(在美國開餐館全素基本上是一個必須有的選項) 。

一風堂收穫了自己的理想客群。河原成美表示「日本的顧客層有收入較高、穩重的特點。年齡層以 20~30 歲為中心,男性約占 65%,女性約占 35%。紐約的顧客層同樣如此。」在點評網站 Yelp 上,一風堂有 4.1 星的高評分。它依然算是紐約拉麵店中評分最高的之一。

在紐約曼哈頓東村店開張一年後,一風堂進入了新加坡,這是其國際市場的第二站。之後,一風堂開始進入了「複製紐約」的海外擴張模式。

作為一個能夠在全球範圍內發揮影響力的「潮流中心」,紐約為一風堂打了一個相當堅實的基礎。在巴黎、雪梨、倫敦等海外市場新店開業中,Google 地圖評論裡有很多人都拿來和紐約的一風堂做比較。

而在 2016 年 12 月 6 日一風堂、7-11、日清合作推出了奶油牡蠣湯味泡麵(貼牌 7-11 自有品牌 seven premium)時,這個泡麵據稱忠實還原了一風堂紐約店菜單上才有的拉麵,日本人寫試吃心得標題裡,大多用「紐約發出口轉內銷拉麵」來評價這款泡麵。足見一風堂紐約的影響力。

進入香港時,河原成美表達過「希望通過一風堂拉麵的影響力和在紐約、新加坡獲得成功的 Japanese Fusion 料理在香港打開局面」,其公司也表達過打算通過香港店舖「提升中國市場對拉麵的關心和拉麵飲食的知識」。

2011 年力之源跟香港餐飲公司美心食品有限公司達成了合作,一風堂提供品牌和商品研發,美心負責一風堂在大中華地區的營運:包括市場營銷和物流等等。同年,一風堂在香港尖沙咀的新港中心開了一家店。香港的第一家店幾乎是把紐約店的排隊盛況複製了下來。當時香港的美食部落客如果被邀請試吃跳過排隊,還會被視為很高的榮耀。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