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實現(損)益表格中也可以看到,在這3年的股價波動中,也是會出現帳面未實現損失,此部分算損失嗎?若是急需用錢時,就可能會變成已實現損失;反之,就會變成像現在一樣,為未實現利益。因此,資金的「源頭控管」就相當的重要(可參考團隊「資金控管-理財控管、投資控管」一文),忽略了就容易陷入未實現迷思。
在配發的現金、股票比改變,加上持有股數的成長高於持有總成本的增加,2014~2016現金殖利率分別為3%、3%、6%,2014~2016年總共領到了現金股利101,117元。
若現金股息不再投入,領出花用(投資不就是為了這個!),目前持有的平均成本約16.06元,以今(2017)年1月12日收盤價17.5元計,未實現利益為8.99%。
但若是把現金股息回沖投資成本(不急著吃棉花糖),則投入的本金降至885,404元,持有的每股成本降至14.41元,帳面未實現利益則為21.44%。
不過若是把增資款視為現金股利的再投入,實際上領出花用的現金股利就只有9,903元(101,117-91,214)。但若從現金流的角度來說,不同年度領到的現金股息,對於當年度的現金支出確有幫助。(好了,這段已經把分析現金流量表時,腦袋該有的現金流動時間概念講完了。)
2016年的獲利表現仍較2015年成長8.22%,惟2015年增資目的其中之一的「購併」並無消息,預估在手上現金充裕及政府財政需求下,現金的比重應還會再增加,預估2017年的股息政策,現金部分有機會達1元;只是股票比重降低就會影響到股票累積的速度了。
布局金融類股只是團隊目前投資組合中的一部分,之所以把金融股納進了近幾年的投資組合,原因除團隊在2014年3月20日「金融業獲利成長有賴海外市場挹注」一文中分享的內容外;團隊亦看好在「密集連續升息前」銀行端獲利將維持穩定,配息政策穩定帶入的現金收益,以及未來達「目標部位後」,股子的售股資金挹注。
評估2015年已為金融族群獲利成長的高鋒,但在獲利成長幅度稍歇;甚至轉為衰退後,未來遇到「連續升息初期」時,可因基期降低而帶動整體獲利重回成長(銀行為主體之金控真正獲利大幅成長期),並以「借款人利息負擔沉重類資訊」為獲利了結(本金取回)的訊號。
本文獲「恩汎理財投資團隊」授權轉載,原文:我的零成本存股術:2014年起投資第一金之持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