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準備每月養老現金流6萬6,000元、父母醫療費用》單身族如何評估能否提前退休?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小亞今年39歲,目前從事人力資源的工作,年收入大約80萬元左右。再加上公司每季分紅,這幾年的年收入約有150萬元。收入雖然很不錯,但希望可以在6年內離開現職,提早退休,搬回中部老家與爸媽同住並照顧他們起居,因此希望自己在46歲退休後,可以透過投資理財,每月擁有至少6萬6,000元的現金流,以支應全家開銷。

為了這個目標,小亞近幾年很努力存股票,這幾年大概累積了近700萬元的股票資產,其他還有像是外幣保單與基金投資,合計約100萬元左右。

小亞想知道未來退休之後,收入即將中斷,這些資產需不需要做什麼調整呢?尤其是股票部分,目前持有的17家公司是理想的布局嗎?另外,未來還適不適合持續投入股市呢?

另外,因為父母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也不容易再購買保險,很擔心未來萬一他們健康出狀況時,除了需要有人照顧外,醫療開銷也會是一大筆負擔,還有自己未來老後的安養照護問題,該如何提前規畫?想要請教《Smart智富》月刊的專家們,怎麼做才能兼顧提前退休與照顧父母的目標呢?

統一保經總經理、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徐采蘩在與小亞多次面談後指出,小亞的收入穩定,而且她生活十分節儉,每年約可存下100萬元,因此,小亞想要達成2大理財目標並不困難。加上她多年以來透過股票、外幣保單、基金等來規畫退休後現金流已經有相當的基礎,因此只要做以下3個調整,就能夠不愁退休金、父母老年照護金來源:

1.增加低風險資產占比,51歲再正式退休

小亞未來退休的收入來源,主要為股票股利、儲蓄型保單以及美元保單還本金。股票以當前現值700萬元、殖利率5%計算,每年可領35萬元;儲蓄型保單每年會還本6萬元,而美元保單則在她51歲後,每年可領新台幣約25萬元。因此在51歲後,她可年領66萬元,已接近預設的目標80萬元。

不過,由於股票占比過高,未來若有虧損恐影響到退休收入,每年的結餘則不宜再投入股市。應透過風險極低的儲蓄險或年金險來規畫,以降低透過股票現金股利可能會每年波動的不確定性。因此,儲蓄型與保障型保單占比可逐漸提高至30%,股票比率便會降至總資產的30%。

因此,小亞可考慮購買6年期、年繳67萬元的年金型保險,6年後每年領回14萬2,000元,試算後建議小亞採取兩階段退休法,在46歲離開現職後,先轉換至自己有興趣的工作直到51歲再正式退休。

繼續工作的好處是:只要小亞的月薪能大於2萬元,一樣可達到她的目標,且還能繼續保有勞保年資,確保勞保老年給付金額不會減少太多。

2.加強醫療與照護保障

因為小亞父母已無法再購買保險,最好另外成立「醫療專戶」。所謂的醫療專戶,必須獨立於小亞退休帳戶之外,專門支付父母未來可能產生的照護費用。醫療專戶需在小亞退休前準備完成,也就是46歲前要存到一定的金額。

此金額依照小亞未來回鄉的生活水平,以及她能自行照護父母的情況下,1個月約為2萬元,並以父母的餘命21年(至90歲)估算,加計2%的通膨率後,在46歲時她應該已準備500萬元,換算現值約為425萬元。由於離小亞正式退休還有一段時間,建議她可以用目前投資工具的獲利,例如基金、現金股利等來籌措資金。

而小亞本身目前只有一張住院日額1,500元的住院醫療險,先前沒有規畫實支實付醫療險,但這個險種是最能補足健保自費與門診手術支出的醫療險,建議她一定要優先補齊。

按照小亞希望住院1天能夠有5,000元~7,000元的保險給付,建議她至少再增加日額3,500元、雜費限額約12萬元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以及日額1,500元的意外醫療險。

長期照護方面,未來不論因疾病或意外造成的殘廢,在醫療與照護上都會造成經濟負擔,因此可透過保險來支付這些費用。

3.申請安養信託,確保自己與父母老年生活

最後,小亞要留意,即使退休現金流不愁,但是萬一失去自理能力,身邊也不會有配偶或子女協助,這些辛苦累積的錢該如何確實用在自己身上,就是個大問題。因此,她可以在事前就先申請「安養信託」服務。

當然,如果擔心自己比父母早離開,小亞也能夠為父母辦理安養信託,同樣可以確保自己留下的財產,真的能發揮照護的作用。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