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告訴你,千萬別靠財報選股!從一張資產負債表,看企業如何美化財報

經營部落格 RusRule Financial Broadcasting 超過八年,內容專注在總體經濟分析、政府財政和公司治理,著有《公司的品格》一書。

5.長期投資:長期投資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日」(債券)和「備供出售」二個部位。和流動資產下的投資不同。持有至到期的債券部位除非該標的有無法清償的可能,否則不用依公允價值評價;而備供出售下的部位雖然同樣要用公允價值評價,但未實現損益會反應在股東權益而非損益表,因此公司常見的手法就是把持有部位在這三種科目內轉換,例如保險公司持有許多原本多歸類在「持有至到期日」下的債券,由於利率的持續下滑這些債券大多有很高的未實現利益,因此近年不少保險公司常透過「重分類」,將原本持有至到期部位債券重新分類至「備供出售」(提高淨值) 或「無活絡市場債券」,及「以交易為目的」(提高獲利)來美化財務報表。也有部份公司從集中市場買入股票後遇到部位接連下跌,怕影響獲利,就將部位改分類至「備供出售」,如此一來,投資部位依公允價值評價下跌時不但不用立即認列損失,還因為股東權益下降,反而讓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上升[註8]。

6.土地、廠房與設備:這項資產的特色除了金額龐大外,另一個就是多只有參考價沒有明顯市價,因為理論上沒有二塊土地(或大型設備)價格是一樣的,因此常見的關係人從中上下其手也多在此項。過去常見的手法是關係人交易,就是公司向老闆或關係人買地(或設備),買賣方共同把價格拉高,關係人賺到實質利益,公司也可以以高價入帳。不過這樣手法在新會計準則要求以公允價值定期評價和主管機關緊盯關係人交易後,不動產交易較為收斂,主要轉為更難評估公允價值的設備中。

此外,很多人認為土地和廠房是一體的,但從會計上來看二者有很大的差別。主要是廠房要定期提列折舊,而土地不必。換句話說,從會計上來看,廠房和設備的價值是逐年遞減的,但土地只會受市場波動影響,更別說當廠房如果公允價值上升,每年要提列的折舊費用也會跟著增加,影響公司盈餘。因此最好的方法莫過於不動產交易時將較大的金額灌在土地上,讓定期折舊費用降低,也等同保有資產帳面價值。

7.無形資產:許多人對無形資產的迷思是把有形資產的觀念套用到無形資產上,認為公司可以透過處分無形資產創造收益。事實上以會計的角度,公司大部分的無形資產因無法衡量而無法認列,比如人力資源、內部產生的品牌、顧客關係、管理或製程技術,甚至研究成果等,皆因公司無法控制其所產生之未來經濟效益而無法認列為無形資產。此外,一些科目之所以被歸類到無形資產只是因為會計上無法明確辨認或歸類,例如反映公司合併時被併公司收購價格與其淨資產公允價值差異的「商譽」。近幾年的併購風潮下,反而常見公司高價併購後,因被併公司未能帶來預期效益反而後來要提列鉅額的商譽減值損失。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