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金價看漲》看完這篇,你就知道為什麼黃金只適合「短期」投資!

經營部落格 RusRule Financial Broadcasting 超過八年,內容專注在總體經濟分析、政府財政和公司治理,著有《公司的品格》一書。

黃金 金價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編按:此文撰於2009年9月。日前英國脫歐公投震撼全球,部份市場人士預期,金價將「爆炸性」上升,遲早會攀上每盎司1,500美元、甚至1,900美元。

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大談從黃金升到每盎司1000美元以上,預言未來大通膨的到來,類似的觀點,看過《貨幣戰爭》這本書的人應該也很熟悉,作者提到歷史上多次金融巨頭們如何打壓黃金價格,就是為了誤導一般投資人黃金的重要性,好讓他們得以透過貨幣發行權掠奪世界資產,最後作者甚至倡議中國應大量建立黃金部位取代過度浮濫的美元。

為什麼黃金有著這樣對抗現行貨幣的地位?當然很多人會指稱這和過去的金本位制─也就是各國央行能發行多少貨幣,都必須要以等值(量)的黃金作為依據,那麼黃金又為什麼會成為各國發行貨幣的依據?而不是白銀或是銅錫其他金屬呢?當然這和黃金的金屬特性以及西方各國的貨幣史有關。

我個人對黃金的第一次印象是來自很小時看過的一部電影,叫《十誡》,當摩西千辛萬古把猶太人帶離埃及後,摩西獨自上山聆聽神的訓示,當他帶著印有神諭十誡的石板下山時,看見猶太人正在崇拜一隻小金牛,他一氣之下大喊一聲,接著把石板擲向小金牛,然後電影就結束了。

事實上,電影沒有告訴大家的是,在耶和華告知摩西十誡的同時,也告訴他要用黃金來裝飾祂的祭壇(這是西元前十三世紀的事)。同樣的場景也發生在耶穌誔生日,東方三哲帶來的賀禮中,其中一項也是黃金,聖經更是多次提到黃金,換言之,在西方世界,黃金不只是受到一般平凡百姓的喜愛,同時也受到上帝的青睞。

黃金在西方世界成為交易貨幣有著很早的歷史,早在西元前2600年前就有黃金的紀錄。我認為這和黃金的二大金屬特性有關。首先,黃金的密度很高(我不確定是不是金屬中最高的),這讓黃金不會氧化,有此一說,人類從有史以來開採出來的黃金到今天都還存在,當然黃金的高密度也讓它重量非常的重,一立方公尺的黃金重達19,300公斤(這也是為什麼九份的黃金博物館館長晚上可以安心睡覺的原因)。其次,黃金的延展性是所有金屬中最高的,以及柔軟的金屬性,這有利於黃金切割成為不同大小來作為交易工具。

至於在中國,雖然曾發現過春秋戰國時代楚國的金幣,但由於中國產金的數量不足以支應成為貨幣的需求,在元代之前,黃金主要是作為裝飾用(南宋以後因為海外貿易的日益發達,大量海外金元銀元流入中國,才慢慢成為貨幣,中國歷代主要的貨幣多半是銅錢)。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