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複利」的粉紅色泡泡迷惑》想把錢穩穩抓手中,買股賺到的錢要這樣用...

四年級後段班,畢業自台大商學系。退伍後,曾在《天下雜誌》和《商業周刊》擔任行銷企劃,然後在29歲進入證券業,負責協助企業申請股票上市。44歲,決定離開職場,作個全職的股票投資人,並靠著一檔股票養活一家七口。53歲,將投資心得,寫成《只買一支股,勝過18%》一書,成為作家。4年內總共出了8本書,內容涵蓋「投資」、「電影」、「退休」、「旅遊」和「勵志」等多重面向。最新的著作是2017年2月出版的《只買4支股,年賺18%》。

臉書粉絲專頁:樂活分享人生

錢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xl_41321780
圖片放大

幾乎每一個退休規劃,或是子女教育基金的規劃,都會用到「複利效果」的數學計算。這有兩個基本假設,一是每年固定要投入X元,二是每年的投資報酬率都有Y%。

這種規劃一般都會做20年以上,經過長時間有紀律的執行,最後算出的結果是非常可觀的;甚至有人認為,比原子彈的威力還大。

例如,每年存1萬元,複利率10%,隔年再把獲利投入,20年後就超過57萬元。你只存了20萬元,但居然多出了37萬元。這還沒什麼,如果每年存10萬,20年後,雖然只存了200萬元,但經過複利效果,會超過572萬元。這種結果,任誰都會眉開眼笑。

但人生會這麼簡單如意嗎?前面的兩個假設:X元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但Y%卻完全是變動的。除非是存定存,Y%才能固定,但是定存利率太低了,用它來做退休規劃,或是子女教育基金的規劃,根本就緩不濟急。

但如果Y%不是「定存利率」,而是每年「平均報酬率」,誰能保證20年內都能有這個平均值?如果有幾年甚至是虧損,別說原子彈,複利效果根本只是一根小爆竹。

當然,Y%的假設也很弔詭,究竟該是多少才合理呢?很多教科書會說,看你的投資性格屬於哪一種而定。積極型?一般型?還是保守型?

「積極型」假設20%
「一般型」就設10%
「保守型」就設5%

然後依照假設尋找合適的投資工具。要記住,高報酬一定伴隨高風險,低風險就不會有高報酬,因此這個假設其實最不實際。

以下我還要提出兩種狀況,來說明複利效果的假設有多麼脆弱。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