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但專業又具體!台灣經濟困境的6大解方,蔡英文看這篇就夠了

財經新聞天天有,政府常常放利多,約翰之聲為你解讀這些消息背後看不到的「真相」。

指標4:擴大海外直接投資台灣的金額

擴大海外引進外人投資,產業實業(去除股市房地產投資)的外人來台直接投資四年倍增。

圖4:外人來台直接投資,馬政府任內年增率僅及扁政府1/3。
圖片放大

<指標重要性>

台灣成為國際投資地圖的孤兒,過去幾年馬政府引進外資,偏重房地產和股市,這並不是不好,不過這類型的投資,所產生的加乘效應不大,又容易造成市場波動和購屋成本上揚。缺乏實質的外來產業投資,對於台灣的產業升級和內需增長幫助不大。

<具體作法>

因此,新政府上台,應該全力出海招商,利用台灣高人力素質和相對低廉的生產成本,吸引海外資金設廠。並針對具發展性的老人照護、醫療、餐飲、服飾、零售消費、娛樂、物流、雲端和網路服務等等內需服務業,鼓勵海外指標企業前來投資設點。過去扁政府時代前四年吸引外人投資增額近倍,新政府可以以此為目標努力。

指標5:四年內將中央銀行繳庫金額歸零,成立國家主權基金

逐年降低中央銀行繳庫金額,四年內歸零,所賺取的盈餘成立國家主權基金,厚植國家應對國際重大金融風險的能力,當盈餘豐厚時,可將收益適時回歸全民。

圖5:央行過去十年繳庫盈餘,十分驚人。(單位:億元)
圖片放大

<指標重要性>

過去十年來,可以發現,央行繳庫盈餘都維持相當高的水平,佔我國總預算達10%。每年政府編列預算都為央行製造龐大繳庫任務,這一定程度會扭曲了央行的職責。綜觀全世界央行,很少有國家央行承擔如此重大的政府支出任務,絕非常態。

<具體作法>

1、重新確立央行超然的獨立性,將中央銀行的任務目標如同ECB和聯準會一樣,定位為「促進經濟增長(促就業)」和「穩通膨」。讓央行成為金融穩定捍衛者,和國內經濟及產業成長的火車頭。未來四年(若執行上有困難可調整為八年),新政府將逐年調低央行的繳庫預算至歸零為止。

而央行所產生的盈餘,另成立國家主權基金,除可厚植國家針對海內外突發金融風險事件的抵抗能力,也能在平時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並藉由投資海內外重要關鍵產業或原料取得,為國家經濟發展產生更大綜效。而其年度收益部分可適度挹注社福支出(如健保虧損)或發還全民,共享收益,擴大內需。

2、(此次指標和央行盈餘分配有連動關係,一併討論)台灣應制定長期財政紀律,從中央政府開始,以財政平衡為目標。

圖6:台灣中央政府赤字佔GDP比重。(單位:%)
圖片放大

<指標重要性>

台灣近幾年政府財政赤字佔GDP比重有明顯改善,目前為1%左右,低於經濟成長率(意味總債務佔GDP比重將下降,財政結構好轉)還算理想範圍。不過,若扣除龐大的央行鉅額繳庫,實際收支是嚴重入不敷出的。而央行繳庫不應成為政府的常態性收入,以免當國家進入重大金融危機時,擴散影響成國家的財政危機(如當前各產油國高度仰賴石油收入做為財政收支平衡工具,結果油價大跌,釀成多國財政危機)。

<具體作法>

改革無法一步到位,可先立法明訂中央政府在常時的年度舉債上限額度(建議採行歐盟的馬斯垂克條約所訂立的3%為基準),確立台灣的長期財政紀律。然後,在頭四年逐步緩降央行的盈餘上繳任務,過渡期間為了防止因為政府支出陡降造成的國內需求滑落,衍生更大的財政緊縮效應,需適度提高舉債額度一至兩個百分點,一收一放之間,順利完成台灣財政結構之調整。經此調整之後,不但台灣的長期財政收支展望可趨穩定,我國的貨幣系統的體質也可增強,有效健全財政和貨幣市場。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