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真的那麼好?做到這3個關鍵動作,才能把股票變「利息好的定存」

MoneyDJ 理財網基金頻道專欄,提供全球主要基金市場動態分析和知名基金經理人觀點解讀。
股市熊市
來源:Latente@flickr, CC BY-SA 2.0
圖片放大

最近有不少新書都在談存股,儼然變成台灣投資界的一個新流行,但是存股真的這麼好嗎?其實存股的概念並不新,以前就有許多流行的定存股,像是中鋼、中華電信等都是相當熱門的,主要都是以收股利為目的。不過現在的存股,則有更多的變化與彈性,選擇的存股標的也不再侷限於權值股,一些小型的股票也紛紛變成存股的標的,而判斷依據,則是以價值分析為主。

關鍵1:存股要分散

存股的標的雖然可能有經過一些投資價值的分析,研判這是一家長期穩定成長的好公司,但是如果只存兩三家公司的股票,萬一有其中一家表現不如預期,甚至最後倒閉了,那麼對資產的影響程度將會非常的大,因此存股的首要重點就是要懂得分散,但是對於小資投資人來說,合理情況要分散到五至十家公司才夠,卻可能讓交易變得很困難,因為台股一次要買一張,動輒上萬元,買五到十家公司,可能就至少十萬起票,相對來說是不小的負擔。

關鍵2:關注總報酬

存股的投資人很常陷入迷思,認為自己每年領到的股息不少,或是股票的確越存越多張,資產也越來越多,就認為存股的收穫很豐碩。但是最終還是要用總報酬來判斷績效的好壞,說不定一算之後才發現,不論股利的收入或是資本利得的報酬,都還不如直接投資指數。甚至還有許多存股的投資人認為,當自己的股利收到比投資本金還多之後,等於存的股票就是沒有成本的,這真的是一種過度自我安慰的說法,總報酬才是投資 人在比較存股投資法與其他投資法的正確指標。

關鍵3:別只看順勢

從金融海嘯的低點開始存股,存到現在報酬當然都很好看,在牛市就算拿飛鏢亂射恐怕也都可以遠勝定存。但是真正的挑戰往往是在熊市,目前的存股論述大多是在金融海嘯之後才發展出來的,而這些說法能不能撐過下一個股災呢?過去每一次的股災,總能消滅一些禁不起考驗的投資方法,存股在還沒經過股災之前,恐怕都還只是老王賣瓜而已。

當然,存股其實有相當的優勢,例如長期投資本來就可以降低因為短期波動所造成的低買高賣,例如交易次數的減少也能讓投資成本降低,但是最終還是要看投資人的投資目標能否達成,以及績效是否真的理想。因此在越來越流行的存股推廣浪潮,最後能得利了,其實還是那些能夠獨立思考而不盲從的投資人。

本文獲「MoneyDJ」授權轉載,原文:存股到底好不好?

延伸閱讀:他把中華電當銀行,一次「存」1.5萬,不懂股票也存到百萬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