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賺進16億:操盤手的不敗投資術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首先,在這世界上唯一有複利效果的,就只有銀行精心設計,用來賺利息錢的各項貸款商品才有,股票投資是一丁點都搆不上邊。「長期投資可享有複利效果」,充其量只是行銷話術,並不適用在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台股市場。

再者,企業是由人組成的,而「人是會變的」。可能因為資產的多寡、經營事業的心境不同、健康或體力的差異,抑或經濟景氣的好壞、產業結構的變化等,都會使經營企業的「人」產生改變,進而讓企業也跟著改變。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對企業的經營情況有疑問,可以直接打電話到公司提問。千萬別想說,「我才買幾張股票,又不是大股東,怎麼好意思打電話去問東問西?」

投資人要記得,無論持有的股票張數多少,你都是公司的股東,都有權利要求公司說明經營現況。而上市櫃公司不但有義務要回答股東的問題,還設有投資人關係部門,專門處理一般及法人投資人對公司經營的所有提問。所以,不用怕,有問題就要大膽打去問!

迷思七:外資影響大,只要跟著做,就能穩賺不賠?

以目前外資占台股比重達1/3,且有比重愈來愈高的趨勢下,了解外資的動向是有必要的。可是,外資有退休基金、對沖基金等不同種類,市場操作的方式也各異,沒有那麼容易解讀。

以影響市場較大的對沖基金來說,都是一手做多、一手做空,除了專業操盤手可以透過相關數據去查詢和勾稽,以了解外資的動向外,散戶型投資人或坊間的「投資專家」,只能看得到外資期貨多、空單或股票買賣超數據,等於只看到一半!若據此解讀外資動向、跟進操作,就會陷入五里霧中,弄得自己頭昏腦脹。

除此之外,外資報告是外資提供給所有客戶的投資評估建議。然而,報告在出爐前,都會先告知VIP級的大客戶,讓大客戶們可以提前操作;有時,也要因應為數眾多的客戶利益,刻意做多或做空個股。

因此,當外資報告流出或被媒體報導時,要不是客戶們「該做都做完了」,報告內容已不具參考價值;再不就是客戶們好整以暇地,坐等投資人「同樂」,報告內容「極具參考價值」。這麼高的資訊不對稱性,讓一般投資人幾乎只能處於挨打的地位。

所以,投資人別花太多時間去追蹤外資動向,也別忙著接收結論,而是要了解外資操作的背後邏輯,養成對投資獨立判斷與分析的能力,才不會淪為替別人賺錢的墊腳石。

迷思八:買有富爸爸的公司股票,就是安全型投資?

投資人會買集團股,多半是看好集團效應,也就是俗稱的富爸爸效應。但有富爸爸的上市櫃公司,就一定會有好的投資報酬率嗎?那也未必!得要看富爸爸本身是不是個優質的企業?

有些集團旗下子公司一大堆,「什麼都做,什麼都賣」,但從母集團到子公司,幾乎沒有一家有穩定獲利,這類的集團股,無論是爸爸或兒子,都不值得投資。

倘若是個優質的富爸爸,就要看富爸爸對兒子的關愛程度有多少?一般來說,企業若有個不錯的富爸爸加持,申請上市櫃會順利很多,投資市場也會賦予期待,讓股價有一定的成長性。

但上市之後,得看富爸爸和兒子之間,是否有直接的訂單或業務往來,如果沒有,表示兩方的「關係疏離」,富爸爸效應不大;如果有且比重不小,就表示企業的營收和獲利,有富爸爸在背後做靠山,相對穩當,投資價值較高。

以「兒子眾多」的鴻海為例,生產機殼的鴻準與PCB軟板的臻鼎,和鴻海的業務往來密切,就屬於有靠山型。不過,某些經營不佳的集團股,旗下一大堆子公司,但連母公司本身都經營不好,子公司多半也乏善可陳。若投資人只看集團效應和市場題材,或靠財報數字選股,就會看不清誰才是真正會賺錢的「好兒子」。

迷思九:敢於在危機時入市,才能賺到倍數獲利?

大多數投資人在大型股災或全球型危機爆發後(如2008年金融風暴、2011年歐債危機),都會大幅度地減少投資部位,避免投資虧損,僅有如巴菲特等級的投資大師,才會在危機時入市。

若你問我,危機入市可不可行?我會告訴你,「這是你和大股東能夠平起平坐的唯一機會。」因為只有在股市崩盤時,盤勢及股價雙雙重挫,一般投資人的持股成本,才會較接近大股東。但這個前提是,投資人必須能很清楚地分辨「什麼是好的股票」,否則危機入市給你帶來的就不是機會,而是更大的災難。

迷思十:不管多空,長期投資?

在前面提及的危機入市,是屬於大股災後的特殊進場時點,而在一般相對多頭的牛市與相對空頭的熊市中,投資人還是應該採取「與趨勢為友」的策略,在熊市時淡定,增加現金部分、減碼風險性的股票投資;在牛市時積極,減少現金持有、加碼股市投資。

因此,投資人想在股市裡從容來去,就必須了解市場翻轉的訊號,及早做出調節。如果投資人發現,基本面的總經數據,如領先指標、景氣對策信號,開始由高點往下;同時,代表貨幣供給量能的M1b及M2,也從高檔往下;加上台股指數往下跌破季線等3個訊息出現時,就表示股市將從牛市轉進熊市,要儘快逢高減碼手上的持股。反之,則代表股市將從熊市翻轉進牛市,投資人可以適時地加碼未來成長可期的好公司。

台灣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而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為13年,所以,長期投資的觀念必須改為長期追蹤。

【操盤贏家的忠告】

我將這10大迷思細分為3大類,投資者應隨時檢視自己是否犯了這些錯: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