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股網是台灣最大投資教學平台,成立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提供市場資訊、投資工具、觀點分析與教學服務,幫助投資人賺錢是我們所致力的目標。網站每月超過百萬人造訪,會員超過35萬,自製Podcast節目《就是愛玩股》,下載數超過300萬次。
摘要
投資市值型ETF能賺到市場平均報酬,這也是大家共識,但有人問我一個問題,到底要買「國內大盤」還是「國際大盤」呢?
大盤市場的3大對決
對決1》產業組成
以台股大盤組成來看,半導體+電子+金融就已經占據6成以上的比重,尤其台積電(2330)更是一枝獨秀,所以投資台股大盤就幾乎等於是買電子業了。
而美股產業組成來看,SPY是追蹤美國標普500指數,這500家美股巨頭就幾乎包含整個美股7成左右的市值,前幾大產業分別是金融(13.14 %)、 健康護理(12.29 %)、 非必需消費品(10.32 %)、 通訊服務(9.14 % )、工業(8.83 %),這前5大產業占比整體超過一半以上,以產業投資角度來看是相對平均。
至於布局全球產業的VT,就直接參考持股的產業比重,前5大分別是科技、金融、非必須消費品、工業、健康照護,尤其科技股更逼近3成,其實跟SPY相比是差不多,但是更偏重在科技相關產業。
對決2》績效對決
這邊切成3個時段,分別是2022年、2024年及近3年,2022年可以看出股債雙殺的績效,2024年算是AI商機完整的1年,近3年則可以看到新冠疫情至今的發展。
2022年績效
2022年股市表現都不好,台股、美股跟全世界股市只能比誰跌的比較少就贏了。所以從跌幅來看,表現最好的是VT的-18%,SPY是-18.18%多跌一點點,至於比較慘的則是0050出現-21.37%,因為科技股真的被殺很慘。
2024年績效
再看到2024年受惠AI商機的一年,績效最好的是0050繳出近5成漲幅,再來是擁有全美科技巨頭的SPY繳出26.79%也相當不錯,至於表現比較落後的則是VT繳出17.95%,AI比重愈大就漲愈多。
近3年績效
時間拉到3年來觀察,這段時間剛好從2021年橫跨2022年股債雙殺到AI行情,績效最強的是0050繳出5成漲幅,SPY繳出3成漲幅排在第2,至於VT則是16.68%敬陪末座。以近3年績效來看,3大指數的績效差異依然是靠2024年的AI商機決定,AI比重愈高,近3年績效愈好。
對決3》投資風險
最後一個是投資風險對照。這其實大家都很清楚,撇除產業組成的因素,0050最大投資風險就是地緣政治影響太大,還有一個問題是台積電愈來愈大。
而SPY對美國人沒什麼問題,但對我們台灣投資人會有匯兌損失的風險。
至於VT則有過度分散的問題,雖然盤差跌幅比較少,但這也會導致全球股市多頭在衝的時候,因為太分散所以根本拉不動,績效也散落一地。
有錢人是怎麼配置海內外資產的呢?
說到海內外投資的比重,看起來似乎各有各的好,如果你沒有想法,可以來參考中信銀行發行的「2024臺灣超高資產客群財富洞察報告」,報告是對台灣有錢人做詳細的財富規畫調查,淨資產至少要破億元才能納入樣本數,這些有錢人整體資產的配置就值得我們參考。
以所有的高資產客群來看,「境內資產」跟「海外資產」的占比大約是7:3,主要還是以本土資產為優先考量。
把1億元以上跟10億元以上有錢人拆開看的話,1億元以上的有錢人,境內資產跟海外資產的占比是75:25,10億元以上的有錢人則會更加拉高海外比重,境內及海外資產比重會變成6:4左右。
整體來看,愈有錢的人,會把海外資產的比重拉愈高,這也是因為要分散資產風險。當然,這是有幾個億以後要擔心的事,如果你投資資金還不多的話,可以簡單先買國內市值型ETF,然後認真提升自己的主動收入,累積更多資產,再來思考海外配置比較實際。
結論
如果你有幾千萬元、上億元資產,那不妨全部都買,你可以美股買5成,台股買2成、全球買3成,但因為全球裡面美股就占了6成以上,所以兩邊美股部位重疊了,你等於是配置了近7成美股;或是另一種配置方法是美股買6成,台股2成,全球去除美國買2成。
台股只占全球股市2%左右,會買到2成是因為我們身在台灣,對台灣未來有信心的關係。
至於小資族的話,可以先累積本國資產再慢慢配置海外資產,參考台灣有錢人也是這樣配置,至於投資規模的分水嶺該如何定義呢?我覺得你可以把新台幣1,000萬元當作一個門檻,超過之後再布局海外也不遲。
本文獲「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市值型ETF該投資台灣還是國際?
延伸閱讀
這3檔市值型ETF我都要 ! 暴賺全球資產
2024年全球大盤績效強的共通點
2024市值型ETF有多強?0050、006208…15檔績效總體檢!9檔輾壓大盤不手軟
小檔案_玩股網
玩股網是台灣最大投資教學平台,成立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提供市場資訊、投資工具、觀點分析與教學服務,幫助投資人賺錢是我們所致力的目標。網站每月超過百萬人造訪,會員超過35萬,自製Podcast節目《就是愛玩股》,下載數超過300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