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5 AM Project?早起不是為了健康,對你的人生還有這些實質幫助!

Nexusguard Software Specialist、生成式AI創新學院發起人及講師、全台第一本ChatGPT應用專書《ChatGPT與AI繪圖效率大師》作者。

曾於商業周刊、遠見雜誌、T客邦等平台開設過AI課程,也受邀至中華電信、中華郵政、滾動力等企業擔任內訓講師。職涯中培育過多名工程師,專注寫 (1)最新技術 (2)團隊合作 (3)工程師職涯的文章,目前出版過5本專業書籍。

部落格:https://dean-lin.medium.com/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可能演算法覺得筆者最近過得太安逸了,所以最近常推播「The 5 AM Club」相關的資訊給我。

相信「早睡早起身體好」之類的話大家都已經聽膩了,所以這篇文章我想從「現實利益」的角度,帶大家重新思考早起的意義,以及對人生的幫助。

不要把「早起」與「成功」劃上等號

在報章雜誌與社交媒體上,我們時常聽到某位成功人士有早起的習慣,所以有些人會誤以為早起的人更容易在事業上獲得成就。

但事實上,每天清晨打掃街道的清潔員也很早起、很努力,不過卻沒有獲得世俗定義的成功。

沒有「利益」與「威脅」,有幾個人想早起?

利益:你已經期待1年了,明天要搭乘早上7點的飛機出國旅行,在這樣的誘因下,當5點的鬧鐘響起時你還會賴在床上嗎?

威脅:家住台北,但老闆要求你明天早上8點要到高雄協助公司布展,為了保住工作,隔天5點鬧鐘響起時你還是一臉厭世的起床了。

我知道上面的例子有點極端,但在這些情境下,就算你心裡與生理不願意,你也得早起。

能早起是因為有「必需」要做的事

前面的案例讓我們了解到:「若缺乏強烈外在因素,沒有早起習慣的人是很難依靠意志力早起的。」

所以我們不要把目光放在「早起」,而是有什麼「原因」迫使我們早起,以及早起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具體的「好處」。

接了2場「突破自己舒適圈」的講座

得益於今年AI話題的火熱,在出版「ChatGPT 與 AI 繪圖效率大師」這本書後,我收到許多講座與課程的邀約。

過去我只接自己擅長領域的邀約,這樣準備起來較為輕鬆;但十幾場講座下來,我發現自己只是累積了講課的經驗,本身的實力並沒有明顯成長。

所以我接了2場需要準備新素材、學習新技術的講座(大約占課程40%比重),而這個講座在8月份就要開課;簡單來說,就是用外在壓力「迫使」自己成長。

獲得「自私」的時光

通常我上班時間很忙,基本上沒有什麼機會可以當薪水小偷;而下班後為了犒賞忙碌一天的自己,可能會吃個好料、跟朋友聚會,或是只想回家放空(如果下班後你只想看YouTube、玩手機放鬆,放心,我們都一樣)。

而準備課程、學習新知這2件事都需要高度專注力,以及完整的時間片段,在下班後執行的成效實在不高,因此早起的時光就顯得難能可貴。

通常早上的5點~9點,大部分的人尚未起床,又或是準備出門通勤,絕大多數人這段時間的行事曆是空白的,通訊軟體也基本靜音,在這段時間沒什麼人會打擾你,可以做自己安排的事情。

也許每天醒來不是你最有生產力的時候,可能還沒睡醒或沒睡飽;但相比於經歷了一整天的瑣事轟炸,我想早上做事的效率會更高。

結語:無利不早起

我以「5 AM Project」作為標題,是想傳達2件事:

1.以「Project」為單位:你最近有一件必須完成的任務,並且他有明確的「目標」與「截止日期」,沒有期限的任務容易放棄。
2.「5 AM」是指自私的時光:因為筆者目前的工作10點上班且以遠端為主,所以我通常9點才起床,一次提前4小時估計很難達成;因此現階段先調整為7點起床,用7:30~9:30的時間來學習新知準備課程。

本文獲「林鼎淵」授權轉載,原文:你聽過5AM Project嗎?重點不在早起,而在早起才能做的事!

延伸閱讀
當老天爺關上你一扇門,別傻等有人幫你開一扇窗...一個創業過來人:要自己趕快去開窗
面對討人厭的主管,不想有太多互動又怕耽誤工作?內向型業務講師教你這樣交流,做事更順利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