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部落格 RusRule Financial Broadcasting 超過八年,內容專注在總體經濟分析、政府財政和公司治理,著有
《公司的品格》一書。
負利率是指央行將銀行存放在央行的錢給予負的利息。銀行會放在央行的錢有二部分,一個是基於金融穩定,各國央行都要求銀行在收取各項存款後,必須提撥一定比率(即存款準備率)存放央行,也就是所謂的法定準備金,此外,銀行為了因應清算、調頭寸、短期資金停泊,也會把錢存央行,這叫超額準備金。針對這些錢央行會付利息(或是僅針對超額準備金付息),但在負利率下,銀行存在央行的錢不但沒利息,還要收錢。很明顯地,負利率的政策用意在於減少銀行放在央行的超額準備,期待銀行能將手上的資金做更有效的運用或放貸出來。
p.s 部分文章指出,負利率是指存戶放在銀行的錢以後不但沒利息而且要收管理費,這是錯誤的。除非是利率管制的國家,否則央行只能管整體的利率水準。銀行和客戶之間利率視銀行自己情況調整(當然偏離過多,央行還是會查的)。
不難理解,央行會祭出這種非典型的作法,除了各項傳統工具都已經用盡外,也是基於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當利率愈低、投資意願會愈高。以日本來說,在長期零利率再加上QE後,原本期望可以因而讓市場資產上漲,帶動民眾通膨預期,進而增進消費及投資,不過事後看來,除了安倍三支箭初期有達成一定效果外,後來日本實質的經濟並沒有太大的改善,甚至因為害怕物價上漲(或資產價格下跌),愈來愈多人反而把錢存著不消費。
而日本商銀心態上也差不多,由於長期的經濟不振,讓日本銀行在放款上偏向保守,造成和台灣現在差不多的情況,信用好經營穩定的公司大家拚命想借錢給它們,可是偏偏這些企業就是不太缺錢,即便借錢,利率也是低到不可思議。相反的,真的缺錢的企業和個人,只能用超高利率向地下金融借款。也基於同樣的邏輯,在滿手現金下,銀行寧可把錢拿去買利率低到不行的政府債券。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透過負利率政府希望銀行把錢撤離央行去做更有效的運用,在日本國債有央行(BOJ)競爭購買所剩不多下,這些錢多半會流向海外,資金流出一方面會讓日元貶值,有利於日本企業出口競爭力以及美化日本企業財報(海外投資部分),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日本企業對外購併的銀彈,當然更好的情況是增加國內的放貸,不過仔細想想這些結果應該只是「理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