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華爾街打滾的台灣人:事業成功的人,都會逼自己做這件事

洞見,英文為Insight,不只是新穎的見解或靈光乍現,而是用長期累積的大量經驗、模式和情境,推演出具有獨特見解且有價值的想法。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謹慎地選擇與分析現象所得出的觀點與洞見,跳脫框架思考,透過不同維度去思索,甚至完全透過大數據量化分析整理的邏輯思維,從表象找到背後有價值的觀點,這對我們才是有意義的;這就是洞察思維的涵義。

團隊成員背景累積超過20年國際股市投資&交易經驗,曾任美國華爾街工作、大型金融機構交易員與避險基金經理人,並為CFA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

透過「傳統基本面質化分析」與「價格籌碼面的型態分析」以及「大數據的量化分析」的綜合維度,不同角度的視野,跳脫框架思考。

成功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最近才剛從美國華爾街離職回到台灣,陸續也跟一些好友見面,聊聊近況。三、四年也就這樣過去了,發現大家工作穩定之餘,開始想要學習理財,詢問可以選擇的投資標的,找尋資金可以流向的地方。

聊天過程中也意外發現,有朋友雖然領不錯的薪水,卻習慣有多少錢用多少,花錢不手軟,甚至貸款買名車,幾年下來沒累積什麼存款;也有朋友只是每個月拿著普普通通的薪水,但八、九年下來妥善規劃自己的薪水,長期也累積了一筆很不錯的積蓄。 或許年輕時,彼此間都還不會看出太大差別,但這樣理財與用錢習慣的不同,很有可能在中年之後產生巨大差異。

理財投資,是我們或早或晚都必須了解接觸的事。從被動學會對生活開銷做記帳管理,到主動去了解各式各樣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有投資風險較低的保險、外匯、黃金或到槓桿較大的股票甚至選擇權或期貨,都是我們可以去做資產規劃的選項。

就算年輕時沒有很多存款能管理,但腦袋中也該具備如何將自己有限的資金做妥善控制和利用。

人很多時候只是一種習慣,一種慣性不經思考地去做一些事情,其實仔細記錄每月開銷,會發現有很多可避免的花費,抓出這些細節,嚴格重新妥善設定新的計畫,以達到長期下來能夠累積存款的一種良性循環。

以行為心理學來說,人們把一個新的習慣或理念形成並加以鞏固的時間,至少需要21天,如果之前的舊習慣已維持許久,可能就會需要更多時間。

基本上能把它分成三個階段:

最初的階段,也是最容易放棄的時期,必須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去徹底執行

第二階段,此時還是需要意念加以控制,但已維持地相當自然

最後一個階段,也是新習慣的養成,這時就不再需要意識去加以控制它,淺意識就會很自然想要去維持,已走在前往新目標的路途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