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站在經營者的角度,看待所投資之公司的『業主型』投資人。
先忘掉一些投資書籍或股票篩選器設定的一些財務數字。試著自己列出你真的想問的問題,和CEO面對面,這種機會不是每天有的,努力一下。
會不會覺得列不太出來?這就是我要表達的,缺少財務數字幫助,我們居然對公司的生意一知半解,甚至毫無所知。光靠維基百科是不夠的。
有人會說:你用來篩選的參數不對,所以結果不好。
有可能。
但我更想說的是:在翻開一家公司的財務數字之前,如果沒辦法提出一些像樣的問題,或許,這家公司,一開始就不該碰。
這麼嚴格的標準,那可以選股的標的不就變很少?沒辦法,每個人都有其專長和限制,利用財務數字,雖有幫助,但不會使你懂更多領域。當財務先數字先決(喝醉),加上便宜的價格(白線),投資失誤(吸粉筆灰)的機會就更高了。
我用一個方法來解釋這樣的現象。
這個市場上,不看財務數字,光聽名字就知道是好公司(個人能力範圍之內),假設有15家。這種公司還是有可能變壞,假設成功命中率有67%,但便宜時買進時,機率就會降到50%,因為公司變壞時,比較有可能跌到便宜的價格,但這價錢並非真的便宜,只是壞的數字還沒出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