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股崩、貨幣跌》讓我們重讀1997亞洲金融危機的5大教訓

anue鉅亨網1999年創立至今,不只是間財經新聞媒體,也是一間協助投資人決策的科技公司,我們陪伴許多台灣投資人成長,一直深受投資人信任,2015年開始將創新能量聚焦於協助投資人獲得做出精準投資決策的資訊。我們相信透過科技與創新來重新定義金融產業,能協助投資人更快速精準地找到投資契機。

1997 年亞洲有約 7 成的國家都面臨著經常帳赤字的困境,如今大部分亞洲國家都有經常帳盈餘,這可使亞洲國家緩衝資金外流的風險。野村證券也指出,由於亞洲國家大部分是原物料進口國,原物料崩跌反而可以增加他們的貿易盈餘,同時強化財政體質。目前亞洲國家面臨的風險在於出口需求急劇下滑,使得原物料庫存不斷上升。另外部份亞洲國家由於人口老化,未來的 GDP 成長面臨壓力,這些國家聚焦於製造業的結果並無法增加生產力,也限制了他們擴展貿易對象的潛力。

提升金融政策的透明性並與他國合作

亞洲國家在 1997 年後同意了多國間的貨幣互換協議,藉此避免短期流動性喪失的問題,許多國家也都加強了貨幣和財政政策的透明性。舉例來說,印尼今年就明確表示,將經常帳赤字佔 GDP 的比例上限制定為 3%。然而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目前亞洲在解決信貸分配不當的問題仍太慢,部分原因在於他們害怕經濟低迷影響就業率,這會讓他們的人民更難以償還債務。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