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美國總部下令,台灣近350 家直營店喊賣》麥當勞子公司 撤出台灣!

員工顫抖問:「我們不是優等生嗎?為何要被賣掉?」10年前就啟動改革,它為何仍逃不過衰退?從一張轉型說明書、兩位CEO之死,看速食之王如何走到這一步。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據了解,最快2015年底,總公司將撤出原派駐的總經理等高層人馬,轉賣給有意的財團,台灣麥當勞的外商色彩亦從此淡出本地,1.6萬名員工的老闆換人當。

員工直白發問:新老闆會是統一集團嗎?

「新老闆會是統一集團嗎?」員工大會上,有人直接這樣問。依國際間企業收購慣例,買家應已有口袋名單,公司方面才會向全體員工正式布達。據指出,麥當勞高階向員工承諾,買家不會是餐飲業的競爭對手,「但也不排除是台灣以外的財團。」

但為什麼麥當勞要在此時棄守台灣?台灣沒有以前這麼賺,是推測因素之一。

過去4年,全台店數雖新增近百家,但今年3月初,按時提撥的2014年分紅金額竟是零,「只有SARS那年才出現過零!」一位資深員工透露。

為何選上台灣?因為這個市場不再「性感」

麥當勞需要用這麼激烈的手法嗎?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于卓民就對此訊息直說:真的很訝異!他說,國際企業經營個案中,麥當勞這樣的A咖公司,和本地市場有長期連結,卻以裁撤台灣子公司的方式轉變經營權,不多見,就算市場成熟發展空間有限,較常見的是組織縮編,或由鄰近市場接管。

整體來說,台灣因素只占3成,另外7成是美國總部因素,因為美國麥當勞真的有大麻煩!需要讓各地利用「拍賣」直營店換得的現金,去灌注母公司。

對麥當勞來說,台灣市場確實不再性感。今年三月新上任的執行長伊斯布克,將台灣從「高成長市場」名單剔除,在未來3年,要出售3500家自營餐廳給加盟業者,讓全球加盟餐廳比率由目前81%提高至90%的改造計畫中,台灣就成了被「變賣」的優先名單。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