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比存款數字重要》你覺得,要有多少錢才叫「有錢」?

專業投資人,不定期在各財經媒體發表專欄文章。深耕財報投資領域,堅持不看盤是投資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出身於散戶,瞭解散戶常見的投資問題,透過教學互動的過程持續推廣投資理念。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sardine/
Blog部落格:https://stocksardine.com/

著作:《明牌藏在財報裡》、《不看盤投資術》、《ETF大贏家》

還記得早期要買權證的時候,營業員還特別提醒,權證是高風險工具,券商管制每日的總買進張數不能超過13張(對,你沒看錯!),如今權證投資好像變成顯學,廣告內容說得好像小資族只要透過權證投資就能輕易翻身!

多少數字才叫「有錢」?

當我們輕易認同一個答案,隨之而來的就是失去思考能力。如同電視看久了,會讓垃圾訊息塞滿我們的心智,就算內容是錯誤的一樣照單全收。

嚴格來講,你的有錢、跟我的有錢,從來就不是在同一個天平上的事情。前些日子跟家人一同到花東旅遊,站在寬闊的岸邊看著海天一線,再看看當地的居住條件(飲食費用、房屋價格......),生活不就是簡簡單單,低慾望、低消費,不用過多的金錢就可以支撐這一切。

但場景換回到都市叢林,物質需求忽然增加了、比較的心態出現了,一切似乎都不足夠,再多的數字都難以填補慾望的缺口。同樣的一個人站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下,對於金錢的定義也截然不同。

理性的分析,「有錢」是會隨著環境而變,定義應該是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別人喊出來的口號。俗話說:「萬貫家財三頓飯,千棟房屋一張床」,財富有滿足點,超過這個點之後,再多的金錢都會失去意義。

我們最重要的是去找出「有錢」代表的數字是多少?試著找出滿足點後再合理的規劃理財工具與目標,才能有效的達成自己想要的目的。台灣百萬年薪算是高收入一族,在美國卻僅是一般的收入門檻,他們的有錢、跟你的有錢,會是一樣的數字嗎?花點時間思考這個問題,也許會忽然發現,自己的財富早就已經夠了,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