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醫療產業列重點發展,生技股還會漲嗎?30年經驗會計師:先看公司手握多少「現金」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生技醫療產業列重點發展,生技股還會漲嗎?30年經驗會計師:先看公司手握多少「現金」

蔡英文第一次競選總統時,曾經將生技醫療產業列為台灣重點發展的5大產業之一。2020年7月,又決定將「生技製藥產業發展條例」再延長到2031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生技產業過去幾年在台灣有長足的發展。對於生技產業,很多人大表肯定,但也有人不以為然。就有多個媒體指出,政府不應該讓處於虧損狀態的生技公司上市櫃。

不論是支持還是反對處於虧損狀態下的生技公司申請上市櫃,我認為其中很多人都不曾深入了解生技業的商業模式,以及其發展對台灣的長遠影響。但我們的重點不在於討論產業政策,而在於讓財報閱讀者如何看懂生技業的財務報表。因此在講解財報之前,首先讓大家了解生技產業的商業模式。

台灣上市櫃的生技產業可概分為5大類,包括:藥品研發業、藥品製造銷售業、醫材產業、藥品及醫材通路商、以及保健食品業,本文主要講解前3大類。

台灣的藥品研發業主要商業模式

台灣的製藥業主要分為藥品研發和藥品製造銷售2種子產業。新藥研發過程一般可分為前期的「臨床前研究」與後期的「人體臨床試驗」2大階段,前者主要在探索治病的物質,了解其毒性、什麼樣的濃度或處理,才會對所實驗的動物有定義上的效果。動物試驗通過後,接著就會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台灣大部分的藥品研發業者,主要從事這2個階段的新藥研發或舊藥品新應用的研發。

但是大部分新藥的開發時間都很長,而且大部分是失敗的。且愈在後期失敗,累計投入的成本愈高,表示失敗的代價就愈大。

大多只做研發
不做生產和銷售

歐美大藥廠是從挑選物質、進行研究、取得法規核可到銷售藥物的一條龍商業模式,但台灣藥品研發業者的商業模式,主要是進行研究,然後將研究成果賣(授權)給大藥廠的方式來獲利。台灣藥品研發業者自己研發成功的藥品,很少觸及生產及銷售端。形成這種半吊子的商業模式是因為:

1.缺乏資金

歐美大藥廠財報上通常會擁有數十甚至數百億美元的資金,加上手頭上還會有數種甚至10種以上的專利藥,為其日夜不斷的賺錢,這些資源讓其研發工作沒有後顧之憂。反觀台灣業者,資本都很小,手頭上擁有1億美金以上營運資金的公司屈指可數。這麼少的資金很難做完臨床三期的試驗。為了獲取資金或早日呈現獲利,很多公司在研發到特定階段,例如在臨床一期或二期後,就會將研發成果賣給同業或歐美的大藥廠,以便及早收回資金。

2.缺乏銷售通路

民間有一句諺語叫「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西藥緣自歐美國家,歐美大藥廠研發、生產及銷售西藥已達數百年之久,憑藉著多年的生意往來,並且掌握全球大部分的專利藥,他們和全世界的醫療單位關係良好,賣藥時甚至是用包裹或配套方式來銷售。例如一口氣將愛滋病、糖尿病、高血壓等20種藥品,以一整包的方式來販售。台灣藥廠即使研發出了新藥,例如糖尿病新藥,如果想要自己賣,不但行銷費用過高,也很容易受制於歐美大藥廠的包裹式銷售法而敗下陣來。試想:當大廠一次就有糖尿病等等的20種藥可以賣,小廠卻只有1種糖尿病的藥可賣時,競爭優劣立判。這就是台灣藥品研發業者很少觸及生產及銷售自己研發成功的藥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階段性的授權收入模式

當台灣業者將研發成果賣出去時,不管是出售走到臨床一期、二期的研發成果,讓買方繼續進行研發,或是出售三期(連藥證都拿到)的研發成果,藥廠收到的錢,最多會包括:

1.簽約金

在簽約時收到一筆頭期款,但這一筆錢通常不高。

2.階段授權金(或稱里程碑授權金)

當業者將研發成果(例如臨床一期)賣出後,如果繼續研究的買方通過後期的臨床試驗(例如臨床二期),依業界慣例,每通過一期,賣方都可以獲得一筆階段授權金。通常而言,階段授權金的多寡與原始簽約金的金額成反比;另外,愈是後期階段,授權金就愈高。

3.授權共同開發

有些大藥廠買下臨床一期或二期的研發成果(也就是研發數據)後,基於效率或研發成本,可能會付費請賣方繼續研發,這時賣方就可以透過「授權共同開發」賺取打工費。

4.按銷售淨額的一定比率收取權利金

比如藥廠將臨床二期的研發成果賣出後,簽約時收到一筆收入,倘若大藥廠接著繼續研發,研究完畢發現無效,那麼就沒有後續收入;如果買方的第三期研究發現有效,並成功做成藥品銷售,那麼除了獲得階段授權金外,每賣一顆藥,還可按銷售淨額的比率,收取權利金收入。

因此台灣藥品研發業者的商業模式主要在獲得簽約金及授權金,其次才會是銷售分潤收入,自己生產並銷售的公司非常少。

在了解研發只能做為費用,且必須研究有了成果之後才會產生收入之後,讀者就能明白,為何很多藥品研發業者每年都在虧損,獲利的時候突然會有一筆巨額收入,這就是該產業的產業特性所致。

藥品研發業的財務報表
看現金還能燒多久

既然台灣藥品研發業的產業特性就是如此,那麼去看藥品還在研發階段業者的損益表,重點就是看它1年要燒多少錢,看資產負債表要看當中的「現金與約當現金」以及可以變成現金的各項「金融資產」有多少。因為現金愈多,表示愈有錢可以進行研發,可以支撐的時間愈久。

以浩鼎為例,該公司2019年的「現金及約當現金」有45億5,000萬元,1年的費用則是14億元,表示在研發達到可以授權出去之前,該公司的現金水位可以讓該公司再撐3年。

除了看懂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的重點以外,投資人還必須隨時聽取公司發布的訊息,比如目前這顆新藥是在臨床試驗階段的哪一期。此外最好還要多方打聽這家公司研發成功的機會究竟有多大?因為那是逃命或繼續押寶的關鍵所在。

另一方面,對於已經將研究案(臨床一期或二期)或成功的新藥(通過三期)授權出去,因此開始有收入的公司,投資人該怎麼辦?

通過臨床一期或二期的授權案,除了有一筆授權簽約金外,如果後期的試驗也成功的話,業者通常還可以收到階段授權金,甚至新藥成功後,依銷售淨額分得收益。至於能拿多少,投資人就必須研讀財報中的附註,並多關心消息面。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