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台灣「專注做代工」真的能賺!關鍵在...

台灣最大國際商品部落格主編,曾任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財訊雜誌、今周刊、天下雜誌、非凡周刊等媒體特邀財經作者。專長為全球人口結構分析與統計、各國總體經濟和趨勢分析、波浪技術分析、全球外匯系統、美股ETF商品操作。著有《看線圖輕鬆賺外匯》、《看線圖高效率賺外匯》、《自主投資之鑰》。
個人部落格:http://blog.moneydj.com/joe/

泰國
圖片來源:駱裕隆攝
圖片放大

台灣新政府一改過去西進中國政策,發表「新南向政策」,主要是強化對東協和印度的整體關係,新政府看好東協和印度未來的經濟成長,不同於過去只有引導台灣企業在東南亞國家增加投資,還要增添多元、多面向的夥伴關係,建立雙方的民間交流、文化、教育研究等多方面的連結。

然而,不管是西進中國還是南進東南亞的貿易政策,對台灣幫助都相當有限,台灣企業在中國對外開放投資後,主要是利用台灣企業的產品、服務、經營、管理等水平都比中國當地業者高出許多,低成本複製在台灣運作的那套制度,可以產生較高水平的營運優勢,擊退中國當地業者的競爭,不過也因為不用太多創新,維持原本的能力就能打贏當地業者,所以這些台灣企業大多沒有再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轉眼十多年過去,中國業者懂得在競爭環境中成長,國際經濟環境也逐漸改變,當地業者逐漸顛覆原本劣勢,台商在中國的經營成本逐年提高,領先優勢不再,近年來先後「撤退回台」,有些則是前往人口結構較年輕的東南亞市場。

分析其中問題所在,其實台灣商人是利用東南亞廉價勞工、低土地成本、較落後的當地企業經營競爭,才能在東南亞產生優勢,但數年後台灣企業若沒提升競爭力,隨著東南亞當地企業逐漸茁壯,台商「撤退回台」的歷史還會重演,且近年來中國許多企業早已前進東協地區積極布局,所以台灣企業到東南亞除了和當地企業競爭,還得和陸企競爭,在東南亞的競爭壓力,未必會比在中國小。

全球有許多小型經濟體,像荷蘭、以色列、瑞士、新加坡、南韓、瑞典,在全球經濟佔有一席地位,他們都擁有幾項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的產業優勢,對他們來說,未必非得前進開發中國家發展不可,近年來,他們仍積極維持這些優勢產業的競爭力,提升優勢產業的產值,附加價值相當高,長遠來看,投資效益遠勝過像遊牧民族一樣,不斷尋找開發中國家,等競爭優勢消逝後,又遷徙到另一個開發中國家。

資料來源:世界貿易組織WTO
圖片放大

其實台灣的製造業競爭力在全球屬中上水準,2015年台灣出口產值約2800億美元,出口產值占台灣國內生產總額約25%,2014年台灣出口排名全球第20名,2015年成長到第17名,香港和新加坡如果扣除複出口部分,還輸給台灣,台灣沒有豐富天然原物料,也沒有煤鐵礦物資源,能源方面更全面仰賴進口,卻能以小國生產出龐大的出口產品,聯邦快遞(FedEx)在2015年調查發現,台灣中小企業有37%從事出口貿易業務,台灣中小企業每家年平均出口額超過280萬美元,這是世界第一的成績。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