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怨目前存款利率過低,想「積極投資」?有這種想法,小心越變越窮

經營部落格 RusRule Financial Broadcasting 超過八年,內容專注在總體經濟分析、政府財政和公司治理,著有《公司的品格》一書。

投資 股市 股票 基金 債券 賠錢 虧錢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還記得幾年前,有個人用股票質押向我父親借錢,後來股票跌破抵押值,那位先生也就不再還錢了,直到後來股票又漲回來了,他想要回股票,但我們要求他先把欠的錢還清,這位仁兄居然告上法院,指責我們侵占,讓我父親不禁感慨時代真的不同了,因為在他的年代,欠錢是一件羞恥的事,欠人家錢要想辦法趕快還,同樣的道理,他也從來不向銀行借錢,不管是買房子或是創立事業,在他的年代,勉強算的上「借錢」的是互助會,否則就是合夥合資,銀行的功能除了存錢,似乎沒有什麼其他的功能。

我父親代表的,是台灣老一輩的想法,他們多生於戰亂和幼年窮困的物資生活,所以他們珍惜每一分可以累積的財富,在工作上,他們喜歡選擇大公司或公家機構,因為這可以確保他們收入的穩定,他們相信,財富來自辛勤工作和不斷儲蓄的結果。在企業經營上,多數的老闆認為他們的收入來自公司盈餘的分紅,公司賺大錢,老闆和股東們,自然就賺錢,也因此,公司盈利是企業經營的最大目標,毛利太低或是賠錢的生意,基本上是不做的,王永慶就是這一代的企業代表。

到了第二代企業家,開始有點不同了,很多人領悟到股票的魅力,大家發現到股票這種標準化商品的好處,假如公司資本有1億股,那麼只要股票漲1元,從第一股一直到第一億股都是漲1元,那麼只要想辦法讓公司股價上漲,大股東的財富就可以以驚人的速度成長,這比辛苦工作賺錢要來的容易多了,同樣的概念,也被應用到對員工的激勵計劃中,於是不難想像,在「想辦法讓股票漲」的前提下,許多公司開始政策轉向了,即使大砍毛利搶單也無所謂,反正只要營收增加,公司股價向上就可以了,因為,大家的財富都是來自股票的資本增益,而不是公司盈餘。

慢慢的,和多數的金融商品一樣,資本增益這件事對企業家又有了不同的作法,因為大家發現要靠股票賺錢的方式有很多種,不一定要局限在讓自家公司股票上漲才能賺錢,於是:

1.很多公司利用自己對業界的熟悉,成立了投資公司。投資公司有很多好處,除了可以賺錢,還可以避稅、可以護盤。也因此大家開始看見很多上市公司,業外收益比本業更重要的奇怪現象。

2.分拆和轉投資:把公司賺錢的部門獨立成為一家公司,再扶助這家公司上市,這樣一來公司和大股東都可以坐收上市的利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