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房價這麼高,還可以買嗎?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或者,我20年後用500萬把房子賣掉,就算現在的報酬率算起來是負的也沒關係,因為把賺到的200萬價差加進去,報酬率應該還是很不錯的。這個想法有幾個問題。

首先,20年後,你買的房子老了20歲,價值會減損,甚至你必須花很多的資金維護管線、設施,或是重新裝潢,才能脫手,會不會到時候花的錢其實還比賺到的價差多?其次,20年前100元的購買力,現在要132元才能相抵,這是通膨造成的,在計算長期報酬率時一定要考慮進去。最重要的是,沒有人知道20年後的價格到底怎樣?而你投資的時候,難道可以根據一個無法計算的報酬率來做決策嗎?

在投資的時候,請考慮每年固定的現金流入與支出就好。你花了多少本金?每年可以收到多少現金?要支付多少費用出去?用這些資料來算你這筆投資真正的年報酬率。

如果是要自住,重點不在價差或報酬,甚至你不見得只能考慮買房,就算是用租的,一樣能達成你需要一個住所的目標。

很多人都覺得房租繳起來很不甘願,並認為繳房貸也是一種強迫儲蓄,其實都忘了房貸利息也是不會再回來的支出,而取得住所本來就要花費成本。

那麼,要怎麼決定該買房還是租房呢?首先,如果你的工作地點會有比較大的變動,租房可能是比較理想的選擇,因為你的生活支出中,居住和交通這兩筆費用常常是會有相關的,你可能住得離工作地點近一點,交通就比較省,但是居住的支出會比較貴;住得遠一點則相反。

但一旦買了房,就失去調整的彈性了。說不定換了工作,你花在居住的錢本來就多,工作地點又變遠,你的交通費暴增,生活就會辛苦許多。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