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有成長就是好公司?高股息股票最適合「存股」?錯了!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來源:SEOPlanter@flickr, CC BY 2.0
圖片放大

常見的股票投資迷思,先搞懂才會賺

關於EPS

迷思:EPS有成長就是好公司?
事實:EPS成長是應該的,還要看經營有沒有效率。

EPS(Earning Per Share),中文習慣稱「每股盈餘」,指公司每年的盈餘除以流通在外的股份,是股票投資中常被檢視的指標之一,通常用來衡量公司的獲利能力。 那為何EPS 成長是應該的?

舉例來說,如果今天你把錢定存在銀行一年,隔年領到利息你的存款變多,你會覺得那家銀行就是超棒的銀行嗎?不會吧!定存一年生利息,存款本來就應該變多。公司每年的盈餘也是,因為大多數企業不會把當年全部的獲利以股利方式分配給股東,會保留部分盈餘做為往後年度的資金運用,所以在隔年公司營運資金變更多的情況下,盈餘及EPS跟著成長是合理的事。

另外,因為物價上漲已經是常態,所以企業獲利能夠隨著物價上漲而獲利上升才是好公司,代表這家公司有市場定價的強大競爭能力;好比麥當勞的漢堡若漲價,門市也不會空無一人沒人去吃漢堡,或許短期來客量會減少,不過當消費者習慣調漲後的價格,想去吃的還是會甘願走進門。

所以EPS成長不代表就是好公司,更別說是在財報上動手腳,讓EPS虛增的公司。重點要看公司經營效率,企業主如何運用保留未發出去的盈餘,讓公司與股東賺進更多的錢。

關於存股

迷思:高股息的公司最適合存股?
事實:股息不一定要高,小心存錯股。

近年來股票市場流行「存股」一詞,感覺投資股票就該像把錢定存在銀行一樣,享受長期投資的好處。通常我對市場流行的投資概念會特別謹慎,會試著了解其中的好處,小心檢視其中的陷阱,因為投資不需要跟隨流行,而是要穩健執行正確策略。用「存股」一詞確實是不錯的方法,讓人快速了解長期投資的好處,不過隨著這名詞愈來愈紅,媒體及有心人士也開始利用這名詞炒熱投資市場,間接讓不少人走入錯誤的投資觀念。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存股兩字的定義,到底是指定存股(名詞)還是把股票存起來(動詞)?切記不要隨市場起舞,因為存股兩字火熱而就跟著一頭熱,媒體給了它好聽的名詞,但也讓更多有心人利用來炒作股票,反而誤解投資方法。所以重點是在方法、在策略,而不是單純追求存股兩字。

另外,市場有時會鼓吹高配息公司就是好的存股對象,如果是持續3到5年以上的配息那就更好,但我要說這還只是部分條件符合,不代表就是值得存的股票。例如公司能否在競爭市場持久經營?如果公司市場競爭力夠高,年年都賺錢而且經營效率也高,就算發出的股利股息比例不高,仍有機會可以長期持有。反之,如果該公司的產品市場競爭力不足,即使發出來的股利股息比例很高,也不代表就適合拿來長期投資。



關於股息殖利率

迷思:發放股息比例愈高,公司就愈好?
事實:要小心是不是打腫臉充胖子。

有些媒體喜歡用當年度的「股息殖利率」(股息與股價比率)來衡量一家公司的好壞,判斷只要高於銀行定存利率愈多就是愈值得買進的股票。然而,卻也有些公司為了維持穩定發股息的形象,把過去未發出的盈餘在當年度發出來,造成就算公司當年度沒賺那麼多錢仍有高股息可配發。這之中有的公司可能是策略運用,但也有可能是公司經營者想打腫臉充胖子,在市場上維持發股息的好形象,投資時不可不察!

當然,用過去賺來的錢配當年度股息並非無理,只是這樣做投資人必須思考,公司是因為想要提高股息的比率來吸引投資者買股票,還是因為公司運用不到這些資金所以發還給股東?甚至再進一步想,如果公司能夠將保留的錢做更好的營運投資,那為何要配發出來?所以關鍵還是在公司處理保留盈餘的出發點在哪,而不是只看到公司配了很多股利就認為是好公司。

另外也要提防公司在往年不賺錢時股利配發很少,卻突然在某年發放高額股利,原因可能是前一年度處理公司名下資產的暫時性獲利,或是以左手進右手出的方法把資本公積拿出來發放,雖然配發高股利會引起市場注意使得股價短期上漲,不過獲利並非來自公司本業,所以成長不可能持久,也許隔年又會再度因不賺錢而沒有股利可發放,股價也因此下跌,當時被高股利而吸引進場的人就被套牢。

關於攤平

迷思:股票下跌就加碼攤平,漲回來就解套?
事實:如果口袋不夠深,是被套牢而不是攤平。

「攤平」,意味著在高點買入股票,日後股票跌到低點時再進場加買,持股總成本就降低。例如一檔股票在20元時買進1,000股,後來下跌到10元再買進1,000 股,持股成本就變成15 元,原本要等股票從10 元反彈漲到20 元才是解套,攤平後股票只需從10元漲到15 元時就解套。但畢竟這是假設在股票有反彈回來,萬一股票沒有那麼快反彈呢?這真是在進場攤平前要認真思考的事呀!對我來說,攤平的重點不只是以更低的價位進場,更是在於你口袋準備了多少錢。

以巴菲特來說,只要他相中一檔好公司股票時,他很樂意見到公司股價下跌,而且跌愈多他愈高興。為何?因為他可以進場用更便宜的價格買進,持有這間公司的股票成本也就愈來愈低,從這點來看,他是對這家公司的持股做攤平的行為。不過換做是一般人來執行可就不一定是在攤平,因為如果股價一直跌,你也一直低接攤平,接到你手上沒有資金可以再進場時,或是你開始害怕股價跌到更深、虧得更多不敢進場,那一瞬間你就再也不是在攤平,而是被套牢。

攤平跟套牢就是那麼一線之隔,巴菲特之所以能夠一直低接,就在於他手上的現金幾乎是用不完,所以他確實是在攤平。反觀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是在攤平,其實很可能只是做最後的掙扎,一旦手上的資金用光,那就是完全被套牢了!



關於新股

迷思:新股上市都有甜蜜行情可賺?
事實:甜蜜行情有,不過那是對原始股東而言。

宸鴻(股票代號:3673)在2010年10月29日掛牌上市,上市前新股的承銷價為220元,結果掛牌當天以500元的股價開盤,抽到股票的人現賺28萬元。原以為股價會因上市掛牌的利多出盡而開始盤整或下跌,沒想到宸鴻夾著新一代股王候選人的氣勢,股價一路往上創新高,到了隔年股價甚至來到982元,短短不到一年股價上漲快500元,讓這段期間勇於買進宸鴻股票的人都荷包滿滿,當然提前賣出的人就只能大嘆可惜!由此來看,新股似乎真有種氣勢讓股價高漲,加上市場尚不熟悉新股的股性,自然就對有賺錢題材的新上市櫃公司充滿無限想像。然而,新股是否真的這麼好賺?

王品集團(股票代號:2727)在市場一片看好食品股情況下,2012年3月6日掛牌上市,當天最高點為501元,不到一個月股價最高曾來到517元。不過市場對王品的獲利似乎不如宸鴻來得有信心,之後王品的股價也就不斷往下探底,最低還來到400元附近,等於投資每張股票讓人少吃好幾客王品牛排。雖然王品集團是國內食品及觀光業中賺錢的公司,未來股價也許有機會回升,不過從上市初期的股價表現來說卻不如宸鴻威風。以此來看,投資新股又是充滿著風險。

所以,新股到底值不值得投資?我覺得透過數字來說話最清楚。我以新股上市後二年的獲利表現做判斷,追溯2010、2011年掛牌的新股,去除國外上市公司存託的股票(TDR)、上櫃轉上市及改名重新掛牌的公司,剩下的49家公司中,上市後二年平均每股盈餘(EPS)較上市前一年衰退的有36家,衰退比例高達七成!可見這些新股不只不新鮮,還讓投資的人「心」情跌到低「谷」!

除非你有非常高的把握選到上市後還能賺錢的公司,而且掛牌時的股價不會因市場氣氛造成股價虛漲(通常是一定會),不然要在新股上賺到錢難度相對較高,一般人更是絕對不要嘗試投資新股。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