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花18年,把特種紙的厚度磨到0.01公厘

「奈米級」南投紙廠 打進蘋果供應鏈

中日特種紙廠從iPhone電波屏蔽紙,做到「朕知道了」紙膠帶,吃下台灣特種紙七成市占的它,見證手工紙業聚落,憑著勇氣擊敗沒落命運的一頁。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這一場長期抗戰,不是每個同業都能做、敢做,因為這○.○四公厘的路,最大挑戰,是紙張除了要比衛生紙更薄更輕、還要夠強韌、不會被扯破,才能轉交下游電鍍加工。這十八年來,中日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排列組合。

七個生產階段中,各有超過二十個影響成品的控制點,相當於這一百五十關,都要找到最正確的參數,否則一步錯,就回到原點。最初四年,中日毫無成果,只能任由機器空轉,為此耗費的成本,陳濤聲以「難以估算」來形容。

以原料為例,因目前特種紙市場為日本廠商主導,從源頭開始壟斷,光要取得製作屏蔽紙的聚酯纖維,都要靠關係。接著,為追求極致的薄,光纖維的「長相」都是學問。

勇氣成勝出關鍵
年營收才六億,四億買設備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產品部陳述亨博士分析,短纖維易斷,但長纖維,有韌性,又容易打結;只要有結塊就會產生高低不平,要找到最適長度,需要時間。何況中日做的不只科技業用紙,吸油面紙必須摻麻、作畫的宣紙要混鳳梨葉等,要讓不同纖維「和平共處」,都是長年苦功換來的經驗。

中日執行副總經理蔡文斌解釋,紙張要有拉力,重點在縱橫比,即纖維的排列方式,如縱向纖維太多,很可能橫拉就斷裂。但是,要做到縱橫比接近,必須靠特殊設備協助。

因此,現在的中日有兩台單價近兩億,機台長十公尺、高三公尺的特殊抄紙機,能達成陳濤聲期望的縱橫比。

這四億,在外人眼裡可能只是一般的設備投資金額,但對年營收不到六億、淨利僅五%的中日來說,是不成比例的鉅額投資。陳濤聲說,台灣特種紙業年產值也不過就十億,「只剩我們還有勇氣做這種事。」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