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疫情消退,現在投資陸股機會大於挑戰?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摘要

1.中國的優質企業擁有強勁的競爭實力,主要是因為海外品牌想在中國占一定程度的市場份額,是有其難度的,因為許多海外企業難以高度貼近中國市場,對於掌握市場需求或是變化的預測,相對來說較遲緩一些,因此對中國本地的消費品企業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優勢。

2.現在許多人看陸股,認為充滿許多挑戰。但若冷靜來看,會發現陸股其實是機遇多於挑戰。首先是新冠政策如今已完全恢復正常,意味著經濟也恢復正常。第2,原本政府對一些產業的緊縮政策、對民營企業的一些監管政策,如今都朝好的方向轉變。

在美中兩大強權對抗的時代,為世界各國帶來新的影響,其中之一、同時也是最大的影響,就是低物價的年代,短期內恐難以再現。

過往全球化趨勢是通膨低的主要原因,但現在西方國家去全球化、降低對中國依賴這種戰略,會推升生產成本,體現在經濟上,就是帶來高物價。雖然這種趨勢不利中國,但我對2023年還是非常正面看待。

第1個原因是今年不會再有來自疫情的衝擊,居民日常生活都已經回歸正常;其次是政策面已經看到放鬆跟改變,房地產業的支持政策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中國的房地產緊縮政策基本上已經結束(詳見圖1),實際上過去12個月,中國政府宣布很多支持房地產的政策。之前政府推出的一些房地產緊縮政策,主要是為防止房地產泡沫化。其實這個方向是對的,也是必要的,只是因為緊縮的速度過快,讓很多開發商和市場都有點措手不及,導致信心受衝擊。

 

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化疑慮可說沒有了,儘管現在還存在一些高槓桿的開發商,但僅是維持基本規模的營運,預期這些開發商未來的市場占有率只會下滑;反倒是一些財務比較穩健、產品質量比較優秀的企業,它們的銷售反而遠超過市場平均。

以今年1、2月為例,中國整體房地產市場銷售量較去年同期呈現下滑,但其中體質較佳的開發商,銷售量卻繳出30%~40%的年增率。所以可預見的是,中國房地產業將出現明顯的分歧現象:部分財務實力比較弱的企業,將會慢慢地從市場上淡出,產業競爭態勢出現強者恆強的趨勢。

政府對企業態度趨友善
有助帶動消費者信心

現在大家疑慮的是消費動能未見大幅提高,消費者還未大力消費、許多企業家還未擴大投資,是因為認為中長期發展的能見度不高,還不清楚長期政策走向。

但事實上,隨著愈來愈多的支持政策出爐,包括對企業,尤其是對民營企業的政策愈來愈清晰,民間的信心逐漸恢復之後,相信會陸續反映在民間消費和企業投資的提升。只要信心恢復了,那麼疫情期間累積的人民幣幾兆元的民間存款,一定會帶來很強的經濟驅動力。

所以接下來要觀察的重點,在於政策如何轉向。通常在經濟愈差的時候,政府愈會釋出更多的支持政策,投資人需要看到政府態度的實質改變,才能「不擔心」,畢竟新政府團隊在落實跟執行政策方面,都需要一段時間發酵。

但是現在可以看到有很多事情都跟以前不同了,例如遊戲產業的新遊戲業務,最近已經看不到嚴格的監管控制了。馬雲回到杭州,也帶給市場極大的正面信號,暗示著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態度趨向友善了;而人民的信心就是由這些事情慢慢累積的。

當愈來愈多人有信心了,經濟自然就會快速恢復。其實在投資上,對於現在「很多人擔心陸股」,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當所有人一片看好股市」,這才是可怕的事。現在對陸股的預期低、估值也低,反而是比較安全的投資時機(詳見圖2)。

 

一旦人民的信心恢復了,預料最大的受惠者便是消費這一板塊。原因之一是消費板塊主要是內需型產業,受國際或是外部因素牽制影響的程度較小。第2是中國的消費升級還在繼續,這是一個長期發展的趨勢,所以只要是優秀的品牌,產品力強的企業,長期來看都具備強勁的增長潛力。且這個趨勢不會僅是在消費板塊上,其他許多領域也有同樣的發展模式。

海外企業較難貼近市場
本土消費品企業優勢大

中國的優質企業擁有強勁的競爭實力,主要是因為海外品牌想在中國占一定程度的市場份額,是有其難度的,因為許多海外企業難以高度貼近中國市場,對於掌握市場需求或是變化的預測,相對來說較遲緩一些,因此對中國本地的消費品企業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優勢。而這之中有些品牌力較強的企業,想要躋身《財星》雜誌(Fortune)的世界前500強企業名單中並非難事。

現在許多人看陸股,認為充滿許多挑戰。但若冷靜來看,會發現陸股其實是機遇多於挑戰。首先是新冠政策如今已完全恢復正常,意味著經濟也恢復正常。第2,原本政府對一些產業的緊縮政策、對民營企業的一些監管政策,如今都朝好的方向轉變。

剩下唯一的不確定性,就是美中衝突,但預期美中關係不會走到極端。長期來看美中競爭肯定會在,但兩國之間還是有很多共同利益,例如全球氣候暖化議題,這不能只靠一個國家去解決,必須透過幾個大國相互合作,才能達到目標。從這些角度來看,預期陸股的機會仍是大於挑戰。

延伸閱讀
這家生技股他從64元抱到194元,5年賺3倍!投資是等待好公司重返榮耀的過程
做投資,什麼樣的報酬才合理?本金安全性怎麼看?研究財報得看多久?3大投資疑問一次釐清


小檔案_施斌

學歷:上海復旦大學(學士)、美國杜蘭大學(碩士)
經歷:瑞銀資產管理中國股票團隊主管、博時基金管理國際業務主管、博時基金管理基金經理人
現職: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基金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