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許多人夢想擁有自己的房子,認為「有土斯有財」、買房就是最好的投資。這觀念在過去台灣確實成立,因為台灣幾乎所有區域的房子都在漲價。面對未來的少子化,這觀念已不能一概而論。
2.買房,本質上是一種資產配置,而租房,則是一種消費行為。兩者最大的差異,就在於你所居住的房子,在未來有沒有「增值潛力」。失去了增值潛力的房子,不如用租的,反而可以提供更大的財務彈性。
許多人夢想擁有自己的房子,認為「有土斯有財」,買房就是最好的投資。
這個觀念在過去台灣確實成立,因為台灣幾乎所有區域的房子都在漲價。然而,面對未來的少子化,這個觀念已經不能一概而論了。
當因為少子化,台灣和日本一樣發生相同的都心回歸效應,就業機會及人口集中的六都,特別是位於市中心或是有產業進駐、重大建設周邊的區域,由於需求將有望維持穩定,房價仍有支撐。
但其他人口外流的小型都市及偏鄉,由於人口的供需失衡,當地房價可能就很難維持了。
買房,本質上是一種資產配置,而租房,則是一種消費行為。兩者最大的差異,就在於你所居住的房子,在未來有沒有「增值潛力」。
失去了增值潛力的房子,不如用租的,反而可以提供更大的財務彈性。
買房的成本遠比你想得更高
當你決定買房,支出可不只是每個月繳的房貸那麼簡單。
我們來看看買房會有哪些主要的「隱藏成本」:
1.高額頭期款:需要準備房屋總價的20%~30%,這筆錢拿去投資,也能產生一定的收益。
2.每月房貸利息:現在房貸利率愈來愈高,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貸款,每個月的利息將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3.稅金:每年要繳交房屋稅、地價稅,未來如果出售還要繳房地合一稅及土地增值稅。
4.管理費:大樓、華廈為了維護社區運作,必須繳納管理費,這是每個月的固定支出。
5.修繕費:房子管線會老化,家電會損壞,這些都需要屋主出錢來修繕或更新。
6.裝潢費:買房通常會需要一筆裝潢費用,從幾十萬到上百萬都有可能。
7.仲介費、代書費等雜費:買賣房子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手續費。
這些林林總總的費用加起來,會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數字。
租房的「優勢」在哪裡?
當你喜歡某個地區的居住環境,可以選擇用租或買的方式在當地生活。而相較於買房,租房最大的優勢就是「彈性」和「低門檻」。
1.資金靈活運用:不需要準備大筆頭期款,這筆錢可以用於其他投資,例如股票、基金,甚至創業,這些投資的報酬率有機會比房子增值還要高。
2.居住彈性大:如果工作地點變動、家庭成員增加或減少,或是單純想換個居住環境,租房可以輕易地搬家,不用擔心賣不掉、或賣了虧錢的問題。
3.免除修繕困擾:房子重要的維修保養通常是房東的責任,你省去了修繕的麻煩和費用。
4.沒有房產稅務負擔:你完全不用繳房屋稅、地價稅。
當房子沒有「增值潛力」,租房就贏了
現在,讓我們回到核心:當一棟房子沒有增值潛力時,為何買不如租?
如果一個區域缺乏產業發展(例如沒有新科技產業進駐)或重大建設(例如沒有新的捷運、公路、商場、學校),那麼這個區域的房價就很難上漲,甚至可能因為人口外移、老化而下跌。
在這種情況下:
1.買房總成本,很可能遠高於同區域的租金
相對於買房必須付出的頭期款、房貸利息、稅金、管理費、修繕費等等,台灣的租金仍屬低廉。
當把房子住了幾年後賣掉,如果房價沒有上漲,沒有賺到房價增值,這些錢就變成「沉沒成本」,你會發現買房總支出比單純租房還要多很多。
2.資金被「卡住」
龐大的頭期款和每月房貸,如果沒有帶來資產增值,等於你的資金效率極低。這筆錢如果拿去投資其他能產生報酬的標的,長期下來的累積財富可能遠超過買這間房子所能獲得的。
3.失去了自己的時間
買房後,你還得花費時間處理各種房產事務,而這些時間,租客卻可以省下來,用於提升自己或享受生活。
最後提醒,買房不僅是買一個居住的地方,更是買一份資產。如果這份資產沒有機會增值,那它就變成了一種成本高昂的「消費」。
在這種情況下,以租代買,把資金靈活運用在其他地方,反而可能會是更明智的選擇。
本文獲「阿宅-雙碩士地產顧問」授權轉載,原文:阿宅買房守則:沒有增值潛力的房子,與其買,不如租!
延伸閱讀
豐原黃金詐騙案》詐騙3階段「養套殺」是什麼?如何辨識投資詐騙、怎麼預防?
房子持有7年,一脫手賺2300萬、投報率21%賺很大?數據揭真相:年化報酬連3%都不到...
猜不準屋主想出售的金額?房市專家指出:議價重點不在探底價,而在買到合理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