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

等0050打對折時再All in賺更多?等崩盤不是零風險!付出代價恐比想像的更可怕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摘要

最近股市的回跌,讓人不禁回想起多頭時期,股市連漲不停的時候,很多人都在詢問「是否直接All in會賺最多?」不過嚴格來說,「不投資的風險是相當大的」,因為等待股市大崩盤並不是沒有代價,而且股市回檔的幅度、時間都難以估算...。

週日的夜晚,外頭還在下著雨,孩子很快都睡著了。

最近股市的回跌,讓人不禁回想起多頭時期,股市連漲不停的時候,很多人都在詢問「是否直接All in會賺最多?」

由於過去歷史經驗,清楚看到股市每隔幾年就創新高,有時候1年還會創下很多次的新高,任何人都可以從歷史的數據去回測,得到的答案肯定是單筆全押會得到最佳報酬、可以賺到最多錢,這點是無庸置疑的。

但現實操作上會遇到的麻煩可不少,由於每個人的收入不同、心智強健度不同、家庭成員數量不同、原生家庭的背景不同,因此在面對股市上下波動的過程中,很快就會產生各式各樣的想法,例如:

「感覺轉空頭了,先出一趟,等更便宜再買就好!」

「愈套愈多,可是手上可以再加碼的錢剩下沒多少了。」

「當初All in是對的嗎?會不會當初太衝動?」

「早知道就不要做股票,如果繼續跌20%怎麼辦?各種繳費單又要來了,月初就是要繳一堆錢,X!」

這些都是遇到無數讀者所看到的真實反應,理論跟現實終究還是有點差異的,每個人在進場前總說自己要「長期投資」,可是下跌幅度5%~10%就感覺生活天昏地暗,如果下跌20%更是神經緊繃,懷疑人生,但投資個股本來就要有漲跌幅都很巨大的心理準備,畢竟這不是大盤指數,個股1年漲跌50%是很有可能的。

台股市場最有名的ETF,莫過於就是元大台灣50(0050)了,當中最大的權重股是台積電,受台積電表現不佳緣故,0050從今(2025)年1月最高點206元,到上週五(編按:2025年3月28日)收盤的179.2元,波段跌幅為13%,搭配上週五美股的重挫,明天(編按:2025年3月31日)開盤繼續下跌機率相當高,因此讓許多投資人感到憂心忡忡。

但我們回想一下,距今最近的一次股市大修正,發生在2022年科技股大跌,相信大家仍有印象,我們就不要用什麼2008金融海嘯那久遠的年份去看,就談談3年前的2022年即可。

「假設」有位投資人0050買在2022年的「最高點」,也就是買完後就一路下跌,彷彿吃了一記悶棍,地獄倒楣鬼等級的衰運,那價格是152.4元,發生在2022年的1月17日,之後便一路下挫到同年的10月底才見最低。

目前台股也因為美股的回跌,看起來波段修正不少,但這位「買在2022年最高點的投資人」,帳面卻還是獲利的,幅度是17.5%,中間的配息我們就不計算了,當作都沒配或者是花掉。

不投資的風險非常大

這件事讀者應該會有點啟發,那就是「不投資的風險是相當大的」,等待股市大崩盤並不是沒有代價,而且股市回檔的幅度、時間都難以估算。

假如從現在開始,0050又打了85折,也就是從現在起算,又回檔了15%,那此時終於有等到漂亮點位而去買進的人,成本也沒有比2022年買最貴的那位衰人還低,因為股息都還沒計算進去,勉強算打平。

再舉一個比較令人傷感的實例。

昨晚剛好被YT推播,以前一些因公殉職的警消人員,就是為了這社會安全犧牲性命的英雄們,他們當然有得到政府當時給的撫恤金,有的還有妻兒,老父老母則健在,但這些撫恤金縱然有500萬元、800萬元,經過這30幾年來、20幾年來的花銷,幾乎也難以保障這些英雄的家人們能得到生活的保障,運氣好的就是孩子也快成年了,所以這些錢還夠用,運氣不好的就是孩子當時才出生沒多久,那這幾百萬,怎有辦法撐一家人用20年?

看到這也許有人會說,人家遺孀可能拿到這筆錢有做投資,早就賺翻也說不定,這邊我們難以去逐一考證,但以早期台灣長輩的調性,8成以上還是以定存為主,投資當然有風險,但我們要學習的是「管理風險」,並且去判斷怎樣的風險是可以承擔的,只要能承擔得起,就要勇敢去做這正確的事。

千萬不要到了60歲才想要好好大幹一番,覺得以前股票沒賺錢都是因為沒時間看盤的關係,現在退休終於有時間盯盤,當沖、隔日沖樣樣來,一股腦把僅有的那300萬元、400萬元退休金拿去玩,這時所冒的風險遠遠大於年輕階段就去做投資。

別在該扛風險的時候選擇輕鬆

在可以扛風險的時候不扛,卻在不能扛風險的時候亂扛,這是值得讀者細細思考的地方,不管30歲還是40歲,這都還有充分的時間做投資,任何波動經過20年以上,回頭再看只會覺得根本沒什麼波動。

股市此時的回跌,崩的不是「盤」,而是「人心」。

不用管太多雜訊,細算自己的資金狀況,把家庭理財功課做好,資金控管得宜,這才是我們可以掌握的部份。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財富追不上房價、股市,都是大環境的錯?與其怨懟,讓自己開始變好更重要
一旦戰爭開打、台股崩跌,有再多台積電也沒用?從巴菲特致股東信中見智慧
25歲砸300萬買指數型ETF,35年滾出2300萬資產退休無虞?背後暗藏6大盲點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著有:《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