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想提早達到財務自由該怎麼做、需要多少錢?開源重要還是節流?一文重新檢視財務自由的樣貌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摘要
{DS}

你有沒有想像過,可以每天漫步在風光明媚的沙灘上,喝著爽口的飲料,不用再煩惱工作和金錢,開心地自拍上傳到Instagram,然後下標籤「#財務自由」?先收起這個不切實際的幻想,你肯定是誤會什麼了。

這本書在說什麼?

《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創業家葛蘭.薩巴帝爾( Grant Sabatier ),他從銀行存戶僅剩2.26美元起步,透過打造副業與積極儲蓄,在5年時間累積到125萬美元的財富,在30歲那年正式達成財富自由。

作者拆解自己的具體策略與步驟,說明一般人也可以穩健地邁向提早退休的財務自由目標。這種在國外稱為「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的生活方式,指的是透過提早進行退休規畫,達到財務獨立、提早退休。

起初,我在讀這本書的當下感到非常挫折,為什麼美國人收入可以這麼高?5年125萬美金是什麼天文數字?作者還舉其他人的例子,分別都在28歲到35歲之間達成100萬美元的目標。於是乎,有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不停襲來。

我曾一度想放下這本書,但幸好我堅持讀完後,努力整理自己的思緒,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原來,我們遙望財務自由的金錢數字是一回事,真正在心態與行動上的轉變又是另外一回事。

這篇文章我想與你分享,關於財務自由的基本定義,以及3個比「金錢」更重要的事,分別是:刷新對於金錢的認知、掌握開源節流的方法、盡早投資享受複利效應。

財務自由的基本定義

當我們滿心期待,要往財務自由之路邁進的時候,首先得問自己:「財務自由對我的意義是什麼?」然後,瞭解自己財務自由之後的生活型態「需要多少金錢?」最後,回答這個問題並且動手實踐:「我該如何達成這個目標?」。

什麼是財務自由的人生?

一般傳統的財務自由定義,經常跟「退休」聯想在一起,彷彿辛苦工作40年之後,到65歲就能領著退休金不用再辛苦工作。但是身處於這個年代,你必須挑戰這個想法,去質疑「人生精華的時間,要在辦公室裡度過嗎?」

「財務自由」指的是,你可以仰賴投資與被動收入的金錢來源,不再為了錢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工作。當金錢不再是你煩惱的重點,你享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擁有自由,創造自己想過的人生。

財務自由需要有多少錢?

為了讓自己的投資與被動收入,得以長久支持生活的大小開銷,你必須累積到一定金額的資產。你可以每年從這個資產提領出小部分的金額當作生活費,讓大部分的資產繼續留著增值和滾利息。

眾多研究與實例結果顯示,從你的資產每年提領3%~4%的金額作為生活費,足以讓你支付30年的開銷。例如你每年的生活開銷是新台幣40萬元,若擁有總資產新台幣1,000萬元,就有很大機率足以支付接下來30年的生活,這個資產的金額數字就是你的「財務自由數字」。

如何提早達到財務自由?

作者整理周遭朋友與自身的經歷,列出7個具體的步驟:(1)弄清楚你需要多少錢、(2)計算出你距離目標有多遠、(3)徹底改變你對金錢的認知、(4)別再做預算,找出對儲蓄影響最大的項目、(5)利用你的正職、(6)創設有利潤的副業並拓展收入來源、(7)盡可能也盡早開始投資。

刷新對於金錢的認知

達成財務獨立最難的,並不是實際去做關於存錢與儲蓄這些基本功,這些策略本身並不複雜。最難的部分是「學習用新的角度看世界」,也就是用新的角度,去認識金錢、時間、自由之間的關係。

時間比金錢珍貴

書中提到臨終前病人最後悔的2件事:「我希望有勇氣為自己,而非為別人期望而活」、「我希望自己不要那麼認真工作」。所以,為什麼要提早達成財務自由?莫過於希望擁有人生的主導權,善用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因此,我們才必須把握年輕的時間,尋找機會賺取更多金錢、累積更多的投資,讓金錢發揮時間的複利效應,換取財務自由之後的時間。今天你付出的時間、你投資的金錢,都是未來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的自由時間。

金錢的未來價值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個章節「11個結帳前要做的思考」,其中這個問題讓我印象深刻:「你要花的這些錢在未來值多少錢?」也就是說,買東西的時候你會有損失,不只是損失付出去的錢,更是錯過了讓錢變大的機會。

知名財經作家喬納森.克雷蒙在《金錢超思考》這本書裡更提到,大部分的消費(尤其是物質上的)並不會帶來更多的快樂。反而,為了將來的消費而進行儲蓄,這種對未來產生的期待的「延遲享樂」心態,反而能為心靈帶來更多的富足。

錢可以買到自由

如果認為擁有大筆的金錢,就等於可以買任何自己想買的東西,這是單純的「消費思維」。花錢請別人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花錢讓自己享受自己喜歡的事,這是對於金錢的「自由思維」。錢可以買到自由,讓你活出自己想過的人生的自由。

如同《不被工作綁住的防彈理財計畫》作者達成財務自由之後寫下:「不是比較誰最省吃儉用,也不是無所事事,而是擁抱活出自我夢想的勇氣,在有限時間內實踐人生,把握大多人一直不敢想的機會。」

掌握開源節流的方法

書中提到2個觀念讓我耳目一新,第1個是「開源比節流重要」。

我們喜歡談如何省錢,只因為比較容易執行,也能快速見效。然而,真正擁有無限成長潛能的,其實是創造更多的收入。節流可以稍微縮短達成財務自由的時間,開源才能讓你爆炸性地往財務自由的目標前進。

第2個是「創業家的心態」,把握每個賺更多錢的機會——減少支出、優化酬金與獎金、節稅、拓展收入來源。重點是要讓自己的思維,擺脫「受薪階級」的領死薪水心態,拓展自己的視野去探索每一種機會。以下細談3種開源節流的方法。

方式1:善用正職工作

談到開源,最了無新意的方法就是你的正職工作。但是可別小看自己的正職工作,包含作者也認為,擁有一份穩定薪水的正職工作,正是你邁向財務自由之路的最大支柱。書中也會教你如何爭取加薪、如何善用正職的福利。

對於所有剛起步的人而言,認真投入你的正職工作,同時深化專業技能、培養多元興趣、學習溝通與建立人脈,絕對是最重要也最值得投資的事。你在正職工作培養的技能與經驗,將是下一個階段的最佳養分。

方式2:發展副業與創業

通常在職場上,你的正職工作可能會受限於自己的學歷,受限於工作的地點,受限於自己的工作偏好。但是,副業與創業這回事,如果你有足夠的創意和決心,它的發展和成長是沒有上限的。要懂得利用你的正職基礎,去滋養副業與創業的幼苗。

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你先找到1項副業,它必須讓你感到:為自己工作、值得付出時間、符合自己的喜好、能學到新技能、有發展潛力、有成為被動收入的潛力。例如作者的副業是買賣網域、幫別人架設網站、幫別人行銷廣告。

你做的愈多,就愈能鍛鍊自己的創業家心態,更容易知悉其他的賺錢機會。今天投資在副業上面的時間,並不是一種犧牲,而是一種機會。今天投入1小時的價值,可能是未來20小時(或更多)的自由。

方式3:降低支出與消費

雖然在縮短達成財務自由的時間上,增加收入比減少支出更有用,但是,並不是說你就可以隨便消費。我們以為花錢可以「獲得」東西,但實際上,我們把錢花掉時(沒有拿去投資),其實是從自己身上「奪取」。

我們奪取的不但是「為了賺到這些錢所付出的時間」,更包含「未來這些錢能買到的自由」。今天的1元可能是20年後的10元,浪費今天的開銷就是浪費未來的自由。花大錢買奢侈品之前,要想清楚自己是用了多少的時間和自由在做交換。

盡早投資享受複利效應

想要提早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還有一個重要的關鍵,那就是懂得盡早「投資」。無論是投資金錢到股債市場裡,還是投資時間到自己身上,都是愈早開始愈好,善用複利效應讓時間成為你最好的朋友。

把金錢用來投資股票與債券

作者推薦採用「低成本指數型基金ETF」,他開始投資的5年之間(2010年~2015年),恰逢股市的牛市漲幅,造就了他的資產淨值裡(125萬美元),有超過50%是來自於投資的獲利。雖然未來股市的短期走勢難以預測,但是將時間拉長來看,股票的成長潛力仍然是資產增值的火車頭。

包含作者在內,許多提早達成財務自由的投資人,都推崇用股票與債券組成的資產配置。例如80%的股票和20%的債券,每年或每季定期執行「再平衡」,如果股票漲過頭變成90%,就賣掉10%的股票,改買10%的債券讓配置的比率保持原狀。這個操作反而有助於降低風險、提升報酬。

拿股票投資為例,若以過去保守估計每年7%的年化報酬率,你當下投資的10萬元,會在接下來的10年複利成長後翻倍成20萬元。我之前讀完《投資金律》後寫了一篇<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有點感嘆自己太晚開始投資,錯過很長的一段時間紅利。

把時間用來投資自己

除了將金錢投入到股債市場裡之外,還有一件很容易被忽略的事情:「投資時間到自己身上」。不只有金錢能享有複利效應,我們自身學習到的技能與知識也可以。就像個人成長書籍《複利效應》裡面的譬喻:「只要每天改善1%,持續365 天,1年後的自己比現在強大37 倍。」

蔡康永曾經寫過這麼一段話:「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時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他繼續寫道:「人生前期愈嫌麻煩,愈懶得學,後來就愈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學習,可能會讓你錯過追一部劇的時間,但它絕不會讓你錯失使人生更精采的機會。

無論是花時間去進修課程、閱讀廣泛書籍、學習全新技能,我們當下付出的時間,換來的就是未來數十倍、數百倍的自由。在「打發時間」與「投資時間」這兩者之中,為了提早達成財務自由的你,會怎麼做選擇?

邁向財務自由之路

在讀《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這本書的時候,我跟著書中的範例,釐清在財務自由之路上面,自己的位置座落在哪裡。推薦你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也親自做一遍計算,你會發現如果只靠本薪收入,你與財務自由的距離恐怕還很遙遠。

最後,提早達成財務自由的這條路,肯定比你的想像更加崎嶇和陡峭。你需要的不只是「錢」,而是願意踏出舒適圈的創業家思維,勇於去創造和爭取自己未來的自由。

要知道,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第二好的時間是現在。

本文獲「閱讀前哨站」授權轉載,原文:《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比金錢更重要的3件事?

延伸閱讀
轉念真能讓人更幸福?《轉念的力量》教我的事:5步驟不被念頭綁架、讓心靈更自由
太內向會吃虧、沒辦法成功?《安靜,就是力量》帶給內向人的3個職場建議
對工作沒熱情好懊惱?《失控的熱情》揭殘酷真相:愈有熱情的員工,愈容易被剝削


小檔案_閱讀前哨站/Waki 瓦基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和 Podcast 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講師,是一位嗜書成癡的愛書人,時常分享讀書心得和書評賞析,喜歡將書中所學加以活用,實踐在職場與生活當中。

《閱讀前哨站》部落格:請點此
《下一本讀什麼》Podcast: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