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hoto-ac.com
這群人並不知道彼此是誰,他們的候選人是否當選,也不是真的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一種隱性的同體感,知道自己未必總是贏家,但也絕非社會快速變遷下的孤鳥,沒有主導權,但有制衡力。
過去許多年,我在臺北工作,但戶籍所在地在南部城鎮,我很少刻意返鄉投票。
一年多以前,母親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多,需要人照顧的時間增加了,她雖然勉強還能自理,但家中變得隨時要有人在,為了分擔照顧者(我的弟弟妹妹)的辛勞,我開始每個月回家「輪值」10天,這是我半個世紀以來跟家人互動最多的一個階段,也看到很多我過去沒機會注意到的事。
最近這次的輪值,剛好是在11月九合一選舉前後,既然必須被「綁」在家裡,看電視成了唯一的消遣,我也就毫無選擇的接受了選戰轟炸。
一方面看著電視上日夜放送的選舉新聞(有些「新」聞可以連續重複放送上百次,類似洗腦);一方面也觀察著家人在這次選舉中有怎樣的反應,因為外顯的行為,透露著內心訴求。
在臺灣,我的家庭成員6人,共兩代,第三代的外甥女在國外。
我們是典型的「熟齡」家庭:小老人照顧老老人,最老的94歲,最年輕的剛過50,佔比例最多的是六十多歲的三位。成員雖然不多,但各自的成長背景差異滿大,儼然也就形成了一個不同世代,觀點差異很大的小社會。這個小社會,也可以看成是大社會某些現象的縮影。
相信在選舉前後,大家都有看過這一則消息:「英國媒體BBC替2018年臺灣選舉做了綜藝化和娛樂化的結論,配合數位時代的來臨,臺灣的選舉也跟著轉型......」
這個說法究竟是褒還是貶,我個人很難下定論,從一個對政治涉入不深的小老百姓立場來看,我最淺層的感受是-「讓人投入一場綜藝秀般的選舉,總比街頭暴動流血好一點」選舉沒出亂子已是萬幸,至於未來的施政,該做的事很多,就且戰且走吧。
關於選舉的各類分析報導,大家在選舉前後也看夠聽夠了,我就不多說,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在那場「選舉秀」的過程中,我在我家裡這2.5代(60以上,80以上,60以下)的選民中,看到了什麼,也許這些分享也能讓你聯想到自己家中的選民,曾經在那一大場「選」、「秀」經驗到什麼。
長輩投票
他們是「外貌協會」,但,並不只是年輕人看重的「顏值」。
先從最老的一代說起吧,父親94,母親88,他們都曾經在教育界服務,是知識分子,還算年輕時也曾認真投票,老了,行動不便了,就改為看著電視品頭論足,用嘴投票了。
雖然是現代人,但他們對政治領袖的評斷,大部分是跟候選人政績無關的,他們都曾在威權時代生活過許多年,當年因為不太有選擇權,也就相信「誰有當家的命,就當吧!」
他倆把重點放在「誰比較有帝王之相」哈哈,很「清朝」吧!而且這些想法並非年過80才有的,我記得父親在60多歲時,就評論過某個總統候選人「望之不似人君」,這句話原是出自孟子見過梁襄王之後發出的評論。那時,我們都還較年輕,心裡的疑問是-「那,要怎樣才望之似人君呢?」
我們不想直接問,怕引出更多的訓誨。但從他日常稱讚別人的描述,大約可以歸納出以下結論-「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目若朗星」之類的,這種以「相」論人有無領袖命的思維方式,至今仍在。
例如,我母親欣賞呂秀蓮,不太支持小英,理由是:「小英的髮型不好,風一吹就亂,呂秀蓮的頭髮比較整齊,像個總統......」當然她對另一位「頭髮不容易吹亂」的小馬哥,仍十分心儀。所以,當她看到「韓流」的場子,她的第一個反應是:「這人是誰啊?長得不漂亮。」
母親的論述常令我們發笑,但因為她已經年老,我們也都順著她,不予爭辯,隨她高興就好。
雖然這種「以貌取人」的政治思維看來有點荒謬,但仔細想來,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有人喜歡穿西裝打領帶的,有人喜歡穿襯衫的。這個輩分的人當中,除了重視相貌,也重視「出身」。
相信「天子命」比其他因素更重要。有這類想法的長輩也不會對國家造成多少負面影響,因為,他們正在日益凋零。
「帝王」已遠,但每個人對「帝王之相」自有其定見,若真有機會比對一下,可能會出現滿有趣的多重面貌。
60歲後第一次投票還想證明自己曾經是對的
說完最年長的一代,再談談60多歲的初老之人。我和我的弟妹都是這個階段的人,這些人出生於戰後嬰兒潮,在所謂威權時代成長,趕上過臺灣經濟起飛,也面臨最近的年金改革等問題帶給他們不少的困惑與不安。
1987年,政府開放大陸探親,弟弟當時還在軍中,他說:「我們前半輩子都被灌輸要消滅共匪,忽然,兩邊就變成可互通了,那我們以前吃那麼多苦,受訓練,建立的信念,難道全都錯了嗎?」
如果用最少的字來形容這代人的感受,那就是-「小時很苦,後來靠著努力日子越過越好,但沒想到臨老似乎有可能變成…...『老貧殘』」他們其實知道自己這一票未必能改變什麼,但至少還是要用選票讓自己的聲音不完全被忽略。
我六十出頭的弟弟是這種選民,生平第一次,他嚴正地告訴我一定要投票,我說:「反正我們這裡不必選也知道結果。」他說:「少輸為贏。」
於是我們排著長長的隊投了票,那些排隊的人龍讓我看到,人們是在乎這個選舉的,而且他們接受證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選擇。
終於,弟弟的期望如願,當競選結果出爐,他罕見的高興蹦跳,跟我說:「我投的,都如我所願了!」他的一票看似沒改變什麼,但是,從他的候選人得票數來看,是「少輸為贏」他是感到安慰的,因為知道跟他有類似想法的人很多,而且比往年更多。
這群人並不知道彼此是誰,他們的候選人是否當選,也不是真的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一種隱性的同體感,知道自己未必總是贏家,但也絕非社會快速變遷下的孤鳥,沒有主導權,但有制衡力。
後中年期的女性,在選舉期間呈現出來的高度熱情也滿有趣,這些女性平日盡是柴米油鹽,年齡造成的身材容貌走樣,也使得她們不太敢恣意地綻放熱情。但當她們躋身於成千上萬的狂熱人群中,可以盡情釋放一種無需為任何後果負責的熱情,那就瘋狂一下,可以短暫的熱愛某個偶像,也算是一場酣暢的宣洩吧!
不管誰當家我也得打卡顧三餐
家裡最年輕的是剛滿50歲的弟媳,她還在工作,公司裡的休假是採輪休制,所以選舉日她是要上班的。在投票當日,她曾經利用空檔出來兩三次,想要投票,但都因為看到長長的隊伍而作罷!晚間,她也沒精神看投票結果就睡覺了,撂下的一句話是:「管他誰當選都無所謂,只要我店裡客人多買幾件衣服就好!」
類似的話,我在日常也聽得很多,我在臺北因為住得遠,經常得搭計程車,二十多年前,計程車司機的政治立場比較鮮明。我曾經搭過一輛車,行到一半,司機叫我換一台車,車資他也不要了,他跟我說:「我要去集合了,去抗議!」最近幾年聽到比較多的是:「都一樣啦,誰選上,我明天還是得開車啊!」1970年後出生的人似乎比前兩代的人更務實些,要的是生活好,治安好,有錢賺。
最後說說我自己,我是一個資深的媒體工作者,一個做心靈培育的教師,習慣於觀察周遭的事。我覺得這次選舉因開票延誤,被稱為史上最亂糟糟的選舉,但整體來說,我覺得臺灣的民主政治是在進步的!我們需要養成一種能力,可以看見好的事情,說好的話,體恤每個人的付出和需要,祝福這島上的土地和人民,因為這裡是我們共同的家。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原文:沒有人想成為社會上的孤鳥-長輩熱衷選舉、投票,是因為不想被遺忘
小檔案_愛長照
最實用的養生保健、心情支持、疾病知識和社會資源彙整,我們是與照顧者站在一起的專業團隊,別忘了-「銀髮照顧,就找愛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