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電子產品外銷結束連5負,經濟部:台灣在AI供應鏈有優勢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經濟部今天公布3月和首季外銷訂單統計,電子產品、光學器材是首季唯二成長的貨品;其中,電子產品結束連5季負成長,累計首季訂單為471.6億美元,年增8.2%。新興科技加上台灣AI供應鏈優勢,經濟部看好電子產品接單動能。

經濟部今天公布3月外銷訂單統計,觀察7大主要接單貨品,受惠AI及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持續擴增,帶動AI伺服器需求增加,3月資訊通信、電子產品及光學器材皆呈現正成長,訂單金額分別為132.9億、165億及17.1億美元。

累計第1季電子產品、光學器材訂單金額為471.6億、17.1億美元,分別年增8.2%、13.9%,是首季唯二成長的貨品。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首季電子產品轉正,是結束連5季負成長,加上台灣在半導體先進製程、AI供應鏈保有優勢,有助支撐未來電子產品成長。

她指出,光學器材已連3個月正成長,主因為電視面板價格上漲、需求回升;觀察以訂單金額計算的動向指數,廠商也對電子、光學2類貨品的接單動能較為樂觀。

資通訊產品方面,黃于玲表示,雖然伺服器需求強勁,挹注訂單成長,但消費性產品尚未明顯回溫,首季國內手機、筆電接單仍為負成長;筆電廠商反映庫存已回到健康水位,廣達、英業達、仁寶和緯創等筆電4大代工廠的首季代工出貨量也成長,後續終端需求若回升,可望挹注接單動能。

傳統貨品方面,終端需求尚未明顯回升,業者對設備投資仍偏保守,機械、基本金屬、塑橡膠製品及化學品訂單皆呈現衰退,其中3月機械產品訂單金額為16.6億美元,年減13.9%,排除今年1月因春節低基期因素翻紅,已經連續2年呈現負成長。

至於整體接單表現是否遭傳統貨品拖累,黃于玲表示,終端需求目前仍未明顯回升,加上旺季通常落在下半年,傳統貨品比較有機會回升。

統計處表示,3月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46.7%,較去年同月下降2.1個百分點,主因資訊通信產品及電子產品廠商提升國內生產比重所致。

延伸閱讀
GDP對股市會有影響嗎?為什麼要觀察GDP?GDP會如何影響股市多空?
台灣人物質生活不斷提高,但體感卻愈來愈窮?專家曝:「相對剝奪感」是關鍵


小檔案_中央社

希望透過更好的報導與文章品質,讓台灣社會向上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