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PPI連續15個月衰退!中國製造業寒冬未過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中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已連續15個月負成長,工業利潤大幅下滑,加上終端市場需求不足,以出口導向的工廠因業務萎縮而不得不面對價格戰。接受削價或是年後裁員,成了許多業者的困難選擇。

中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從2022年10月由正轉負以來,截至2023年12月,已經連續15個月呈現負成長。

路透社報導,中國的通貨緊縮情形正對以出口為主的小型工廠造成影響,於此同時,海外的高利率與貿易保護主義,令終端市場的需求下降,業務進而萎縮。這些中國企業不得不面臨價格戰。

一名在浙江台州經營燈飾工廠的林姓業者受訪時提到,近期接到一筆來自海外重要客戶的訂單,只願意支付150萬美元,金額較往年相同的訂單減少了25%。

他說,如果拒絕這份訂單的話,可能永遠失去這個客戶,後續將會危及很多人的生計;如果延後生產,外界可能會懷疑營運情形。如果相關的謠言傳開,更會影響供應商的決策。

面對經營壓力,這名業者只有兩個選擇,「虧本接受這份訂單,否則就得告訴工廠的員工,農曆新年後就別回來了。」

這間工廠面臨的困境只是中國廣大製造業的冰山一角,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時,全中國約有1.8億人從事出口相關工作。香港澳盛銀行集團首席大中華經濟學家楊宇霆(Raymond Yeung)在受訪時表示,解決通貨緊縮的問題比實現今年經濟成長率目標更重要。

報導指出,中國一直在將金融資源投入製造業而非消費市場,即使是在電動車等蓬勃發展的高階製造業領域也是如此,這使得產能過剩,令通貨緊縮的擔憂大幅增加。

中國於2015年也曾發生通貨緊縮恐慌,當時由國營企業主導的鋼鐵等產業面臨產能過剩,官方出手縮減這類公司的規模以減少供應,並加快基礎設施和房地產建設以刺激需求。然而,這次的情形卻和當年不同,難以複製。

報導引述華寶信託(Hwabao Trust)駐上海經濟學家聶文(Nie Wen)分析,這次生產過剩的情形主要發生在民營企業,要削減供應較難,因此要更加努力創造需求。

然而,對於在第一線面臨壓力的工廠們來說,還能撐多久卻是未知數。

從事服飾電商的苗姓出口商提到,因為無法獲利加上難以與大型企業競爭去年公司已經裁員至20人左右,目前正在考慮關閉自己的公司。然而至今仍然接到很多銀行貸款部門的推銷電話,但是「只有當你想擴張時才需要貸款。」

另一名在浙江溫州經營工業用門閥工廠的楊姓業者受訪時悲觀的表示,「今年將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雖然也曾考慮過關閉公司,然而一想到廠內的工人們,就打消這個念頭,但是「不知道工廠還能撐多久」。

延伸閱讀
恆大遭清算,中國房市能好轉?外媒:尚未觸底
不是週期性衰落,專家指中國經濟恐進入長期停滯!


小檔案_中央社

希望透過更好的報導與文章品質,讓台灣社會向上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