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這麼方便又有趣的「草案」,為何不太受到重視呢?
有的行業、公司將製作好的草案視為理所當然,但我認為那種行業、公司只是少數。沒有製作草案的習慣,或是就算有這個習慣也只會做出一些糟糕草案,這樣的行業、公司才壓倒性的占多數。
我認為,這是因為一般的行業、公司對草案有幾個誤解:
誤解1:點子夠好,就不需要草案?
想到好主意並且為此沾沾自喜,乃是人之常情。然而,很容易因此喪失客觀的角度,深信自己的點子是劃時代的構想。
舉例來說,有人看到利用ChatGPT(人工智慧生成文章的服務)產生出來的文案,在社群網站上發表「這麼一來就不需要文案寫手了!」的文章,我認為這就是很典型的誤解。
冷靜想想,各種在初期靈光乍現的構想,通常會覺得不是哪裡怪怪的,就是哪裡有漏洞。相信各位曾經有晚上想到的構想,到了第二天早上客觀審視後,發現完全行不通的經驗吧?本章的山田先生對自己的構想也很有自信,但董事們的評價卻不怎麼樣。
構想只在自己腦中是沒有價值的。唯有告訴別人後才會產生化學反應,進而產生價值。也就是說,構想好不好,取決於別人的反應。
誤解2:如果不能做得接近成品,草案就沒有意義?
會這麼想的人,或許是完美主義使然;又或者是以前製作過草案,向主管報告,卻得到「根本還沒完成的東西不要拿來啦,這樣我無法判斷」的回饋,因而有過苦澀的經驗。
我想大聲的告訴這些人:
◆如果完成度不夠高,即使提交也沒有意義。
◆為了提高完成度,應該利用「草案」先把大家拖下水,集思廣益。
◆這裡使用的「草案」,即使形式、密度與成品截然不同也沒關係。
如果沒有人評判草案內容,就毫無意義。
究竟做成工整、易讀、完美的資料,是為了什麼?即使本人自認做得很完美的企畫書,如果遭到一口否決說「這份企畫書根本沒有內容」,一切枉然。在沒有內容的情況下,製作只有外觀精美的資料,根本是本末倒置。也就是說,在製作草案的階段時聚焦於內容,坦誠的提出不懂的地方、有問題的地方,乍看之下充滿漏洞的草案,反而能提高最後的完成度。
就算主管要求「完成後再拿來」,建議各位也要(鼓起勇氣)當成耳邊風,先讓主管直接看草案,徵詢他們的意見:「可以跟您確認一下嗎?」
不必凡事迎合主管。千萬別忘記要有將自己認為真正重要的事貫徹到底的勇氣。你可以煞有其事的說:「不好意思,不先做出個樣子來看,就看不清全貌。」懇請主管確認自己製作的草案。
誤解3:製作跟成品不一樣的草案,只是浪費時間?
有這種誤解的人,我想問一個問題:「萬一在成品階段才需要大幅度修正,可能要整個砍掉重練,這樣也沒關係嗎?」
愈是討厭做兩遍工的人,反而因為愈想一步到位,在那之前不斷的檢討內容,給人經常砍掉重練的印象(做到一半發現問題,回到上一步重新來過)。砍掉重練的次數當然是愈少愈好。
從製作草案的階段就以成品為目標,盡可能做得盡善盡美,再請主管過目,確實會讓人認為,一次搞定比較有效率。但那只不過是「短期內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沒有考慮到「對方怎麼看」,以及「從成品倒推回來的長期觀點」。
如果以修正已經完成(自己感到滿意)的草案為前提,重新審視流程,發現修正範圍更大,反而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神。所以說,已經做了三十張簡報資料之後全部重做,還是在手寫草案的階段調整內容,然後才開始製作成品,何者比較輕鬆呢?
誤解4:製作草案很麻煩
會有誤解,可能是自以為做出的草案必須與成品具有相同水準。
其實草案只要簡單的手寫一寫就好,作業時間可能不必一個小時。
誤解5:草案是新人在做的東西
所有對於草案的誤解中,會對工作表現造成最大妨礙的莫過於此。為了有良好的工作表現,才應該從做出好的草案、促進團隊合作開始。新人不見得是製作草案的最適合人選。
為了強力推動工作,反而必須由中堅幹部或資深員工來製作草案。
在我服務的顧問公司裡,製作草案絕非只是新人的工作。即使是在這個行業有幾十年資歷的資深顧問,也會主動利用草案來工作。尤其是檢討超大型企業的經營方針之類的重要案件,反而是老鳥會積極跳出來說要製作草案。
光是看資深顧問製作的草案,對當時的我就是很有益處的學習,經常會有想做的事「原來可以這樣進行」的體悟。
有時候上司太忙,無暇指導部下。只要趁年輕的時候反覆「自己製作草案→提交」的作業,自然而然就能學會怎麼工作。愈早開始製作草案,也能快點學會工作方法。
延伸閱讀
AI會降低或提高人類價值,端看你怎麼運用!掌握3關鍵,無論工作或投資理財都能增加優勢
一肩攬起所有工作,才是認真盡責的表現?錯!能成大事的人,都懂得適時求助
書籍簡介_BCG企畫思考:頂尖顧問教你從無到有,推出主管和客戶都滿意的提案

書籍簡介_BCG企畫思考:頂尖顧問教你從無到有,推出主管和客戶都滿意的提案
作者:田中志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5/03/31
作者簡介_田中志
Cobe Associe顧問公司創辦人。修完一橋大學研究所經濟學研究科碩士課程後,進入波士頓顧問公司(BCG)工作,2015年在公司內部獲頒健康管理領域獎項。先後擔任博報堂集團的創業工作室quantum、數位醫療新創公司Embrace的執行董事。2018年創立負責支援大企業推展新事業或新創公司的Cobe Associe。他也曾擔任2019年度神戶數據科學家,在新事業或數據應用、健康管理相關的領域發表演說。
譯者簡介_賴惠鈴
因為不想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去固定的地方做固定的工作,所以開始當起只能自己跟自己對話的自由譯者。過去創作文字,現在翻譯別人創作的文字,希望某天能聰慧到有本事創作與翻譯並行不悖。
譯作有《主力的思維》、《88歲神級散戶『日本巴菲特』茂爺爺投資心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