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股災來了,該買0050還是台積電?股市老手:先別管報酬率,要看「存活率」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摘要

市場恐慌再起,川普關稅陰影壟罩台股,股市隱者從總體經濟到實戰策略剖析轉折訊號,揭示「現金為王」背後的真正理由。暴跌之後,誰才能撐過風暴、成為贏家?關鍵在這一點,大多數人都忽略了——你準備好了嗎?

恐慌時刻來臨,市場詭譎多變,很多人私訊想聊盤勢,我在這和大家聊聊:

複習一下,2024年11月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開始對各國一連串施壓關稅議題,在Podcast和直播中,我一直強調保留現金的重要性,並且絕不要用槓桿

1月後我整理美國貿易資料,Podcast和直播曾分享台灣和越南很難避開關稅議題,都是美國前十大貿易逆差國,尤其是台灣近年對美貿易逆差明顯擴大,被波及在所難免。另外,對於台積電這幾個月(被要求)更積極往美國設廠,也對台積電和台股的短期後市更保守,川普面對澤倫斯基口中說的「籌碼」,台灣正在流失。

思維有不同層面:股票角度,我喜歡台積電,也認為是長期最好的台股之一,台積電競爭力和成長性沒問題;但若把角度拉高到國際局勢,那麼台積電自身無法阻擋國際間的政治角力尤其是遇到狂(瘋)人(子),這也是川普上任後到現在,我比較保守的主因。

經濟疲弱、AI砍單、黃金狂飆:轉折訊號浮現

接著是經濟衰退疑慮,川普當選後,關稅影響下,通膨回升、經濟疲弱一直在議題上,近幾個月都市傳說也不斷提到AI砍單疑雲。有趣的是,黃金這次上漲不斷創高,是風險疑慮加上通膨疑慮而來。

雖然烏雲籠罩,但也不是沒有雨過天晴的一天,目前AI還是會快速帶動產業發展,看吉卜力系列的AI圖已經成功在各大平台和Line群組間洗版,人人都成了宮崎駿;甚至AI音樂平台Suno現在也能輕易讓素人成為KPOP編曲大師。因此AI還是很重要的成長動力,只是接下來產業熱點會從過去的AI設備、零組件、晶片,過渡到AI軟體、資安、AI平台等。

雨過天晴的條件,是過厚雲層需要降雨宣洩,賣壓宣洩完,籌碼也會更乾淨、更健康。這兩年大盤快速創高,累積的不安定籌碼,像是短線或是過度槓桿,如果沒有新的進入者,股市也沒有多的資金往上堆高。

人類禁不起誘惑,也習慣透過盲從,找到安全感。我還是想提醒,一直以來推崇無腦開槓桿,長期投資就能輕鬆致富的人,該清醒了。如果股市上漲,使用槓桿致富這句話本身沒錯,但重點是在過程中的回跌,你是否還在車上。

風險還沒來的時候,怎麼說都是對的,槓桿使用愈高,理所當然報酬愈高,但關鍵是轉折能否撐過?

多頭的股市一直都不是投資勝負的關鍵,輸贏的關鍵,是在轉折。轉折時能夠存活,甚至保有現金耐心等待下跌,才是長期的贏家。

賺錢不是靠速度,而是靠勝率

但這不容易,需要在股市高點時,抵抗市場樂觀的氣氛安然賣股,才有機會在低點時用更廉價的價格買進。有些人會安慰地說:「不下跌怎麼買更便宜?」但重點是,如果沒有預先保留現金,滿手持股,又怎麼能在回跌時買進。

現金的彈性很重要。我們常覺得現金用得愈快,代表投資愈有效率,賺錢更快,卻忽略了賺錢是需要勝率,而不是效率。只考慮趕緊把閒置現金拿去買股,反而可能更有效率地虧光

4000萬該買什麼?現金是最好的投資

幾個禮拜前,一個朋友問我,如果有現在有4,000萬,該買什麼標的?

0050還是台積電?」他問。

「你打算投資後放多久?」我問。

「頂多一年」他回答。

「那最好的投資就是現金。」我回答。

「現金?」他疑問。

「對,以目前市場氣氛和經濟政治來說,下跌機會和空間都比上漲高,但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到來。」我回答。

當下聽到這個回答,他覺得有點無聊,希望後來他有因此打消投資的念頭。我們永遠不知道轉折何時發生,所以學會等待才會如此重要。轉折無法預知,能做的是理性判斷上漲和下跌的可能性,有紀律地執行策略。

能長期在股市存活下來的人,多是早已為不確定的未來準備好,他們所看重的不只是報酬率,更是「存活率」。

所謂存活率,是當極端情況發生時,資產能否有效被保護。如果遇到極端事件就會虧空資產,那麼賺再多倍都是枉然。沒有存活率為前提,報酬率一點都不重要。

4個盤勢觀察與策略提醒

目前盤勢想法的分享:

1.這段期間如果出現下殺,加速趕底,融資出現多殺多,也就是融資餘額大減,維持率下降後持平,有機會是「短期」底部。

2.川普終究是商人,對台灣關稅先喊32%,是用來討價還價,美國不會希望所有親美國家都轉而反美,再怎樣政府也都要給人民交代,做太絕只會讓盟友失去民心。因此,我認為關稅最後會有妥協,就看彼此的讓步是多少。對川普而言,談關稅像是買菜殺價,先喊個砍價32%才買,如果攤販最後能凹到降16%成交也能甘之如飴,而川普也確實要到好處。但,國家政治不是只有商業,這樣玩下去,公信力喪失,大家也會找自己的夥伴。

3.滿手部位的話,已經來不及減碼,那也不要太急著交易。我常說暴漲暴跌的時候,如果無法知道氣氛何時結束,那就先不要交易,也是一種選擇隨著市場情緒開始穩定,想要重新配置再找適合價位。因為當市場過度緊張時做的交易,價位往往不會太好;但對於槓桿開滿的人而言,重點也只能是存活,必要還是得滿足維持率,沒有太多選擇。

4.手上還有現金的人,要把時間往後拉,過幾天打底後,短線投資人可以小買搶反彈;對於中長線投資,應該要趁反彈好好轉換持股,把一些攻擊性部位,稍微調整成防禦類型,甚至一些現金。

至於我,受到2022年的洗禮,深刻體認到個股再怎麼好,也無法左右總經或是政治局勢。2024年下半年後,大多權值股獲利下修,本益比也不便宜,川普上任後就沒再加碼,農曆過年後陸續減碼,目前現金比例較以往高,2025年仍會是虛虛實實的一年,保留現金加上謹慎擇時選股還是非常重要

程式交易方面,我自己兩組程式交易策略(一個短期、一個中期)在清明連假前的夜盤最後一小時一個做多、一個放空,兩個策略抵銷變成零部位,和大盤也就無關。

放慢投資節奏,不要為了焦慮而交易

最近我有一些感觸,因應ChatGPT與Thread的出現,我們愈來愈習慣很快就要知道結果,或是很快就有效果。偏偏投資很多時間都是未知,沒有人有答案,只能透過持續觀察,想清楚應變方式,答案未必會馬上產生,最後就必須調整自己的投資節奏,不要隨波逐流。投資最重要的,不是現在大家在看什麼,而是現在大家沒有看到什麼,甚至是看到了,卻安於現況,選擇忽略的又是什麼?

機會和風險,只在市場的眼角餘光之外。

本文獲「股市隱者」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貪婪時刻現形?台股血流成河,該危機入市還是忍痛停損?這波暴跌只是開頭?
美股前景不明,現金是王道?轉進「這1類」標的,進可攻、退可守!
核彈級股災來襲?台股暴跌2000點、失守2萬大關!上市股票幾乎「全跌停」

小檔案_股市隱者

政大資管所畢業。曾任職金控公司的「投資」儲備幹部,期間拜訪超過300間公司(至今拜訪國內外逾1,000家公司),完成1,000多篇研究報告。之後任職於國內前三大法人機構海外基金經理人,管理2億美元部位。

投資操作以基本面為主,技術面與籌碼面為輔,堅持價值投資的理念,挖掘出受惠於趨勢的產業龍頭股(贏勢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