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TF折溢價是什麼?
● ETF折溢價的2種情況
● ETF折溢價合理範圍
● 為什麼會發生折溢價?
● ETF折溢價怎麼查
● ETF內扣費用是什麼?
● ETF總費用率怎麼算
● 為什麼該注意ETF總費用率?
ETF已經成為當代投資顯學,更是不少投資理財新手的入門首選。但無論是投資哪種標的,對投資人來說最不樂見的事情之一,就是「買貴」。不過ETF要如何判斷自己「買貴」還是「買得划算」?最簡單的判別方式,就是觀察ETF的折溢價。
ETF折溢價是什麼?
在搞懂ETF折溢價前,必須先知道ETF的2種價格,一種是「市價」,一種是「淨值」。
ETF市價
「ETF市價」指的是當前市場(次級市場)裡投資人願意買進或賣出的價格,也就是看盤軟體上跳動的數字,價格高低取決於買賣雙方的意願,和股票一樣是一個撮合的過程,開盤交易期間會持續變動。
不過以台股ETF來說,ETF和個股一樣當日有漲跌幅10%的限制;而海外成分的ETF(如日股ETF、美股ETF)則沒有漲跌幅限制。
ETF淨值又稱為基金淨值,意思代表「ETF所持有總資產價值除以總單位數」的每單位價值,ETF淨值會以每個開盤日的收盤價格進行計算,是一個會持續變動的數據。
ETF淨值
ETF淨值就是將ETF的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得出ETF的淨資產,再將結果除以已發行單位數(受益權單位數、在外流通股單位數),這樣就可以得到ETF的每單位(每股)淨值。簡單來說,就是這檔ETF持有資產的真實價值。比如A這檔ETF規模為10億元、在外流通有1億個單位(1億股),那麼基金的淨值就會是10元(=10億元/1億個單位)。
而ETF的「淨值」每天僅會有1個固定數值(編按:基金淨值每日結算一次,若想知道每日交易期間的淨值變化,可至ETF官網或相關網站查詢「即時預估淨值」)。
ETF折溢價的2種情況
折溢價指的是ETF市場價格相對於其淨值的差異,這不僅反映了市場面對於該檔ETF的實際評價,也是投資者在觀察標的時應注意的一項重要指標。如果市場價格高於淨值,就代表ETF處於溢價狀態,價格被高估,現在買進相對昂貴;反之,若市場價格低於ETF淨值,則處於折價狀態,價格被低估,現在買進相對便宜。
金管會也曾針對ETF的折溢價狀態提出說明,並表示根據市場調節機制,市價最終會往淨值靠攏,因此市價和淨值兩者理應愈趨接近。
ETF折價:市價<淨值,相對便宜
ETF的市價低於淨值,買入的價格比真實價格來得高,代表買進時「相對便宜」。假如1檔ETF的每單位淨值為100元,但大家卻只願意以80元買進,代表ETF的市場價格低於其淨值,即可稱之為折價(價值被低估)。
ETF溢價:市價>淨值,相對昂貴
ETF的市價高於淨值,買入的價格比真實價格來得高,代表買進時「相對昂貴」。
反之,如果1檔ETF每單位淨值為100元,當大家願意以高於100元的價格入手,使ETF的市場價格高於其淨值,就稱為溢價(價值被高估)。
當下市場上對該檔ETF需求偏高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即將配息或投資人對這檔ETF前景看好等考量,願意在這期間入手賺取股利,或抱一陣子後賺取價差。這也是為什麼在溢價的狀態下,投資者仍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來持有該檔ETF,所以此時應先觀察這是否為市場過熱的訊號,切勿貿然追高。
ETF折溢價合理範圍
了解ETF折溢價的前因後果後,建議先長期觀測了解該檔ETF的「波動慣性」,在保守考量下,建議將欲購買ETF價位區間控制在其折溢價幅度介於-0.5%~0.5%時再入手(編按:此為常見範圍,非絕對值),避免因忽略市場情緒過熱、流動性不佳等問題做出錯誤決策,進而影響後續投資績效,金管會內部進行監控判斷ETF狀況時,便是以「折溢價3%」做為監控參考值。
為什麼會發生折溢價?
ETF的折溢價會受到諸多因素影響,例如供需狀況、流動性、大宗交易、市場情緒、基礎資產波動及交易時間等差異,均可能引起ETF市價與淨值之間的漲幅落差,以下我們將這些原因概括為市場供需、流動性、政策及交易時間等4項供大家參考。
1.市場供需
投資者的情緒和市場預期可能影響買進及賣出意願,進而造成ETF市價波動。
2.流動性
一般而言,持有人數多寡(受益人數)和ETF的流動性有關,投資人若持有流動性差的ETF,則有很高的可能性會面臨「想買買不到、想賣賣不掉」的窘境,因此這類標的也容易因交易量過低而出現折溢價情況。
3.政策影響
這在台灣較為少見,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中國的匯率及證券市場運行皆受政府高度管制,如果有入手相關ETF的打算,便須多加留意。
4.交易時間
折溢價情況通常在市場開盤和收盤時較為常見,因為這2個時間點的ETF流動性可能較低,便容易因交易量較少而產生較大的價格波動。
近幾年ETF推陳出新的頻率愈來愈高,投資者不妨在關注媒體消息面之餘,也可就數據層面透過淨值了解ETF目前在市場上的價值後,再透過ETF的折溢價狀態比較市價是否與ETF淨值相符,作為買進前的前置風險評估。
ETF的折溢價風險
ETF折價與溢價不僅是一個狀態,同時也意味著市場的投資風險。在淨值落差、市場趨勢變化和情緒波動等因素影響下,ETF折溢價不僅會影響投資人的買賣策略,更可能進而影響最終獲利。
市場價格不同於淨值
折價和溢價可能導致投資者實際購買或賣出ETF時的價格與其淨值不同,加上對市場波動不熟悉,使投資者可能在不理想的價格水平進行交易,增加了交易的風險,而投資人對交易的預期價格和實際交易價格出現落差的現象,又稱為「滑價」。
價格波動
ETF的市場價格會受到市場供需、交易量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可能出現較大的價格波動。在快速變動的市場環境下,可能因股市震盪造成投資者損失。
為提供投資人安全的交易環境,台股ETF目前便設有漲跌幅限制,當某檔ETF在單一交易日內的漲跌幅度達到10%時,將會觸發漲跌停機制,暫停交易該檔ETF,不再進行正常的買入和賣出,以減少極端的ETF價格波動,海外成分的ETF則不受相關限制影響。
心理因素
當投資者尤其是投資新手看到ETF處於折價或溢價狀態時,容易因短期波動而焦慮。例如,在ETF溢價時,可能會糾結是否該加碼,但這也可能僅是市場過熱的跡象。反之,在ETF折價時,投資者也可能因為投資報酬的下滑而感到不安,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該檔ETF已不具投資價值。
了解ETF的折價和溢價情況,是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時應該考慮的因素之一,無論買進或賣出都需要謹慎評估相關風險。
ETF折溢價怎麼查
在了解了ETF折溢價的意義後,我們可至各大投信的ETF官網,查詢查詢ETF最新的折溢價情況。
ETF內扣費用是什麼?
ETF的「總費用率(Expense Ratio)」投資ETF基金從申購到贖回過程中,直接在ETF資產內扣除的費用,在前面所提到的ETF淨值,指的就是「已經扣除內扣費用的金額」,也就是說,雖然內扣費用不會像交易手續費或證交稅直接對投資人收取費用,但會將這些費用在淨值裡做扣除,並均攤到每日的基金淨值上,投資人可能會比較無感,因此又稱作「內扣費用」。
而人們每天所看到的基金淨值,就是已扣完內扣費用後的數值。但只要我們手中持有ETF,無論每天獲利與否均會產生費用成本,並呈現在ETF的淨值表現上。
ETF總費用率怎麼算
從投信投顧公會網站提供查詢的表單中可以看到,由ETF的總費用率組成可分為2大部分:
1.交際直接成本:手續費+交易稅+股票ETF及指數型基金申購/買回交易費
2.會計帳列之費用:經理費+保管費+保證費+其他項費用
圖1:ETF各項費用比率
圖片來源:投信投顧公會
ETF最終的總費用率,即為為圖2最右方的「合計(=A+B)」項目,會有絕對金額以及費用比率。每檔ETF收取的內扣費用都不太相同,不過比起共同基金,ETF需要經理人操盤管理的空間較少,管理費也相對較低,因此ETF的總費用率通常會低於共同基金。
ETF總費用率怎麼查?
可至「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投信投顧公會)」官方網站>統計資料>境內/境外基金各項資料>明細資料>各項費用比率(月、季、年),再依據想搜尋的ETF發行商及ETF名稱選擇即可,最後出來的表格最右方即可看到該檔ETF(ETF類型代號為AH11)內扣費用的金額及總費用率。
圖2:ETF總費用率查詢方式
圖片來源:投信投顧公會
另外也提醒投資人,由於每檔ETF內扣費用率不同,即便是同一檔ETF,每年的內扣費用率也有可能改變。如果要看當年度情況,建議查詢ETF總費用率時應以「完整年度」為查詢單位,較具參考性。
為什麼該注意ETF總費用率?
有句話說:「省下的錢就是賺到的」換作在投資上也是如此。
長期投資的情況下,總費用率就像拖油瓶,會侵蝕投資人的整體獲利表現,因此即便有2檔ETF擁有同樣的報酬表現,但總費用率愈低、省下愈多錢,就相當於為投資人贏得更好的報酬。
單純去比較每檔ETF費用率的差異看似微不足道,但在長期投資中,這種微小的差異卻可能累積成顯著的金額。較低的費用率可以讓投資者在10年、20年的存股歷程中降低額外的投資成本,這也是為什麼在面對相似投資目標的ETF時,我們應該先關注ETF總費用率。
最後提醒投資人,其實不止ETF,不論手上有幾檔投資標的,我們都應該了解這些商品的特性與相關費用,並持續進行比較,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同時,不會讓投資報酬因為其他「看不見的費用」而打了折扣。
延伸閱讀
ETF是什麼?ETF怎麼買?新手如何定期定額ETF?ETF投資入門懶人包
ETF配息來源是什麼?收益平準金是配本金嗎?哪些項目要課二代健保?-Smart智富ETF研究室
高股息ETF是什麼?有哪些優缺點?配息時間、成分股怎麼看?一文學會怎麼買-Smart智富ETF研究室
ETF配息怎麼算?不是每檔ETF都會配息?月配息、季配息、年配息差在哪?ETF配息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