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一下我這幾年看到的社會現實與心得。先申明:以下說的是通則或多數情況,拿少數特例反駁是沒意義的。
現實觀察1》做對選擇才有機會:環境>選擇>努力
環境代表所處「國家或家庭」,選擇代表「行業」,努力代表「個人在同個行業中的表現」,環境部份很難改變就不贅述。下圖是個典型的例子,同樣年薪新台幣48萬元在電子業是後15%的後段班,但在服務業裡卻是前75%的前段班。
以職場的薪資或發展而言,「選擇>努力」,有時候不是你不努力,是因為你選的賽道不對。埋頭努力前,要先做對選擇。
年薪新台幣48萬元在電子業與服務業的落點排行
圖片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薪情平台、生活中的程式
現實觀察2》興趣很重要,但不是唯一
興趣很重要這件事,從我高中到現在至少喊了15年,但最近「選系不選校」的風氣反而加劇,講個現實——清交成電資的分數早超過台大一般二類科系。背後原因很簡單:就業大環境與物價持續惡化,我高中到現在物價漲了至少60%,但家教薪資、普通大學生起薪幾乎沒漲,意思就是你在特定產業工作,生活品質註定每況愈下。
現實觀察3》認知教育背景的巨大差異
我自己的經驗是:家庭背景不好,那大概率你的談吐、口條、儀表、進退應退、思維方式會全面被輾壓,教育有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影響最久最深遠的其實是家庭教育,真正卓越建立在長期的習慣而非短期的自律,而習慣的養成是需要良好且穩定的家庭來支撐的。你有的,別人也有,但別人有的,你不一定有。認知並接受教育與背景帶來的巨大差異,你才能逐夢踏實。
現實觀察4》自出生後打的都是團體戰
從教育、申請學校、買房成家、工作立業打的其實都是家族對家族的團體戰,這點在申請歐美名校特別明顯,當你還在讀書顧GPA、一邊找教授要推薦信的時候,有背景的早就打點好一切了,不然你覺得連勝文為什麼拿的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碩士?不只是他,是他陰德值低我才敢拿他當例子。
人家不用很努力,不用好成績、好經歷就可以做到是因為他爸媽曾經努力過,沒有的話就請好好努力。不要覺得不平,這其實很正常,別人整個家族累積了上百年,想憑個人幾十年的歲月反超本身就是天方夜譚。
現實觀察5》翻轉世代財富階級
若想翻轉階級,要先了解典型代際間的分工,用接力賽來比喻:
第1棒:有穩定工作環境,能給小孩足夠且穩定的教育資源。
第2棒:往中產階級邁進,開始累積家族人脈與資產。
第3棒:有了家族人脈跟資產,開始經營起自己的事業。
認清自己是第幾棒,設下合理可達成的目標。另外你也必須意識到一件事——大部分工作扣掉生活沒有辦法累積資本。以前台灣錢淹腳目時的確只要肯做,幾乎做什麼都可以發家(賺大錢),但看看現在的薪資、物價、房價,又回到第1點講的:「你得做對選擇才有機會」。
現實觀察6》「你是誰、你的想法」其實沒那麼重要
如果你是家世顯赫,自然會有人根據你的特質幫你安排最適合你的職位去歷練成長;但如果不是,你是誰、你的興趣、專長真的真的沒有多少人會在乎,因為大家只在乎你會什麼?你有什麼我需要的東西?你有什麼無法取代的地方?
現實觀察7》別忽視「學歷」對職涯的影響力
成績、學經歷不是唯一,但沒有的話你要多付出5年~10年的努力。
最常聽到的誤區是:學歷只對職涯前幾份工作有影響,但背後沒有告訴你的是:職涯有所謂的「滾雪球效應」。意思是你有個好的起跳點,往後的職涯、升遷都會比較順利,所以才有人說第1個工作要選大公司,就算之後轉小公司也容易,但若要從小公司跳大公司除了門檻高外普遍還會砍年資。
成績、學經歷也是相對客觀的標準,你做過什麼事、拿過什麼獎、有什麼成績,都比你面試時講的天花亂墜來的有用。
現實觀察8》學經歷背後代表的環境與資源
學經歷代表這個人過去過經歷哪些職場、環境、價值觀,如果你還在求學,我也直接告訴你在更好的環境往往能享受更多的資源,進一步把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放大。
以創業為例,在T大或歐美名校創業,能同時擁有優質的人力、教育、人脈、光環,這些都是無形的資產,沒背景、沒資源還成功真的是萬中選一的人才,享受過一切好處跟資源,還回頭說這些其實不重要的就矯情了。
現實觀察9》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於專業知識,無腦的創意不值一提
你需要一門專業,並藉此專業立足,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重要」是一句典型的廢話,解決問題需要專業、需要知識、需要經驗、需要累積,不然問你IC先進製程成本高的問題你能解決嗎?所以真正重要的是背後的專業、知識、經驗,這些都需要累積,而累積的過程通常伴隨痛苦。
另外沒把自己行業做到頂尖也不要輕易「斜槓」,多數人喜歡把「打2份工」這件事美化成「斜槓」,但專業跟卓越都需要大量時間與經驗。
現實觀察10》當別人有車坐時,你必須跑起來
是的,這世界超級不公平,有些人天生就可以比別人少努力,還可以在成功之餘回頭教育其他人怎麼做。但當有人有成本更低的方式,去拿到你必須很努力才能得到的東西時(如學歷、創業、工作),不是放棄,而是你必須更努力。
你必須比別人更努力,每個機會都把握住並想辦法做到最好;你必須比別人更努力,你的後代才有機會無視這些重重阻礙。
延伸閱讀
有夢就要用力追?考公職等於不求上進?揭資本社會下的殘酷真相:貧富差距不只是錢,而是風險
「成功,全因自身努力」這句話有什麼問題?用一個真實故事告訴你,為什麼人生「有選擇」是一種幸福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該換工作?從大魚小池效應找答案:當出現這種感覺時,你可能待錯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