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當人們愈來愈長壽、生存時間過長(活太久)之下,會有2種可能性:其一是「活太久,但身體還算健康,卻因為退休不工作、沒有收入時間長,錢是愈花愈多」;其二「身體不健康(更嚴重是失能或失智),導致醫療及長照費用的飆高」。

想解決這2問題,前者得靠正確的投資理財方法,後者可以部分靠退休金挹注或是投保的相關健康險。但不論哪種方式,一樣都會面臨另一個「資產安全」的大錢坑。

風險1:退休金不足

以內政部所公布的「110年簡易生命表」來看,國人平均壽命已經來到80.86歲。假設以目前法定退休年齡65歲來計算,等於平均會有15年「沒工作收入,但日常食衣住行醫療等,都需要花錢」的情形。萬一成為百歲人瑞,那就代表沒工作收入的時間(35年),幾乎要等於此生有工作收入的時間(假設25歲工作,65歲退休,共40年)。由此可知「活太久」對於「退休金嚴重不足」的影響深遠。

退休金可能準備已經不足,如今還面臨勞保破產的危機,讓「錢不夠」的問題更為大條。所以要多準備一些退休金,要靠「及早用對方法投資理財」,而不能靠政府的「撥補」。

風險2:資產安全

高齡者最常見的財務安全問題,就是「金融剝削」。

根據「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評議處副處長的說法,高齡者隨著身心的衰老,以及相關認知能上的減退,使其在經濟安全的問題上,面臨「一生努力累積的財產,被人詐騙、竊取或侵奪」等「金融剝削(FinancialExploitation,也稱為「財務剝削」)」的威脅。

他指出,金融剝削的加害者,通常與一般人所想像的「陌生人」,有很大的反差。反而是具有信賴關係的人,例如照顧高齡者生活起居的人、往來多年的銀行理專、保險業務員,甚至是至親好友。而所謂的「金融剝削」是指:這些照顧者,以及具有信賴關係的人,有時會為了自己或他人利益,在非法或未受權的情況下,「不當使用」或「支配」高齡者的財產(詳見表1-1-2)。

 

高齡者金融剝削樣態主要有以下4大類:

1.照顧者惡意奪產:學者洪令家的研究指出,當高齡者與沒有工作或收入的兒孫輩同住,有積蓄或領取退休、年金補助的高齡者,將成為被嚴重經濟剝削的一方。

2.詐騙肥羊:目前台灣約有4成的高齡者沒有與子女或孫子女同住,詐騙份子往往利用高齡者的孤獨感,再以巧妙的技巧與話術,欺騙獨居的高齡者。

3.消費陷阱:隨著高齡者在生理與心智上的衰退,加上高齡者對健康長壽產生更積極的需求心理,讓高齡者更易落入消費陷阱而不自知。

4.投資陷阱與糾紛:以下是我親耳聽聞的案例:某位業務員向客戶兜售保單,但對方以「沒錢」為由拒絕。這名業務員看到該客戶名下有一棟房子,就慫恿客戶把這棟房子賣掉,再購買保單。但這間房子是客戶母親掛名登記,所以客戶便要業務員說服其母把房子賣掉,並承諾將賣屋所得中的一部分,向業務員購買保單。之後房子順利賣出,但兒子拿了錢便不知去向…。

金管會在「金管會及所屬112年度單位預算評估報告」也顯示,近5年高齡金融消費爭議情況在銀行、保險、證券業的申訴案件數逐年增加。其中,「保險業」申訴案件數占了82%(且有43%的申訴人年齡超過60歲)。

投資詐騙,5大常見樣態

1.冒名金融業者:詐騙集團會假冒合法證券業者或金融機構,發送簡訊招攬民眾加入LINE群,或假冒財經名人成立群組,鼓吹投資特定商品或下載特定App。

2.以電話、簡訊及LINE群勸誘買股:詐騙集團假稱提供高獲利飆股資訊,勸誘民眾投資港股或台股,且主要會以電話推薦飆股,以簡訊提供網路連結方式,勸誘民眾點選連結,並加入網路群組。

3.假冒金融商品交易平台:詐騙集團會推薦民眾安裝假投資平台App,宣稱App可插隊搶漲停股票並保證獲利,投資人先在平台操作買到漲停股票並有小額獲利後,便會被要求持續加碼匯款,直到投資人發現無法將獲利提領出來,才知道受騙。

4.誘導投資港仙股:詐騙集團會誘導投資人,到券商開設複委託帳戶,投資港股這類無漲跌幅限制的國外市場,並以大幅獲利目標吸引,並推薦投資人買進低知名度、低股價個股,詐騙集團一旦確認投資人買進後,會立即賣出手中部位,導致股價大幅重挫,投資人承受大幅損失。

5.勸誘民眾投資虛擬貨幣:詐騙集團會以虛擬貨幣交易可獲得高收益,或先以提供飆股方式,逐步勸誘民眾投資虛擬貨幣(詳見表1-1-3)。

 

高齡者被金融剝削的原因

根據個人多年來的觀察,市場上之所以不斷出現高齡者投資陷阱與糾紛問題,主要跟以下3點息息相關:

1.制度:講白了,就是跟目前銀行理專或金融業務員「按手續費收入」計算的薪水制度有關。一旦理專(業務員)必須賣更多金融商品,才能因達到業績門檻而獲得一定的薪水與獎金時,投資陷阱與糾紛就不可能有停止的一天。

2.人格特質:天主教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主任王婉如分析長者的理財特質有以下3種:保守固著不信任(理財以定存、儲蓄及現金支付為主)、享受尊榮全相信(投資理財偏向股票、基金、保險及避稅),以及唯我獨尊信自己(投資理財以股票與基金投資為主)。

3.失能或失智:這個問題不只是高齡健康者最棘手的隱憂,也會讓社會面臨各種金融剝削的問題。萬一不幸失能或失智,問題將更為棘手。

延伸閱讀
囤積多年的投資型保單,到底該不該留?保險達人教你,用4重點評估
想買投資型保單,又怕落入銷售話術陷阱?保險達人建議:購買前,務必問清楚這8個問題

書籍簡介_安養信託:放大你的退休金,打造晚美人生

作者:李雪雯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12/27

作者簡介_李雪雯
現職《聯合新聞網》專欄作家,專職財經與醫療保健相關寫作。曾任《錢雜誌》、《商業周刊》主編、聯合理財網eMoney製作人、《Smart智富月刊》特約資深撰述、《iThome》電腦週報「CIO觀點」專欄特約撰述、《康健雜誌》、《商周財富網》、《Yahoo奇摩》專欄作家。主跑個人投資理財新聞20年,路線包括:銀行往來、股票、外匯、期貨、保險、基金、房地產、節稅、個人綜合理財規畫,以及醫療保健等議題。

擁有壽險、信託業務、理財規畫人員、投資型保單、產險、證券高級業務員、期貨業務員、外幣保單等相關證照,目前擔任多家財經雜誌的特約撰述,從事相關文章與書籍的寫作,並獨立經營「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臉書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