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投資組合的過程中很容易犯下的一個迷思:買進很多檔個股便等於是分散投資,這樣的想法忽略了產業特性會有同上同下的狀況。而分散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景氣循環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假設A產業發生問題,但B產業仍維持成長,則整體組合仍可維持在正向的發展,基本的風險波動概念可以用如下的振幅圖表示。
當一方往上〈成長〉而另一方往下〈衰退〉時可互相消弭波動維持平穩狀態。
若買進的組合狀況是同一產業那就表示 Wave 1 與 Wave 2 振福方向一致,這樣與僅購買一檔持股的狀況是相似的,並沒有達成透過投資組合降低風險的效果。
透過產業類別快速建立分散組合
在建立具分散效果的投資組合時可依循以下兩個原則:
1. 購買不同產業別的個股
2. 辨識個股的上下游關係
舉例來說:購買2303聯電 和 2330 台積電兩檔並不具備分散投資的效果,兩家公司都是半導體產業且業務性質同為半導體代工,這表示產業逆風時兩間公司所處的位置將會遇到同樣的風險。比較理想的做法會是若買進2330台積電〈半導體代工產業〉,則另一檔可以買1216 統一〈食品工業〉,兩者性質截然不同、產業週期也不同,真正具備風險分散效果。
圖:購買時要注意產業別
另一個要注意的則是上下游供應鏈關係,即使經營特性不同,若處於相同供應鏈上,則依據產品營收比重會有對應的關係。
舉例來說:
2330 台積電 – 半導體代工
3010 華立 – 材料供應商〈半導體比重約35%〉
從數據上來看,兩者性質不同,但在比重上有一定程度的重疊。
在組合建立的過程中應優先從差異大的企業來選擇,之後再依據個人能力圈範圍來選擇具上下游關係的企業,盡可能的降低整個投資組合內同上同下的問題。
作者簡介_股魚
專業投資人,不定期在各財經媒體發表專欄文章。深耕於財報投資領域,堅持不看盤是投資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出身於散戶,瞭解散戶常見的投資問題,透過教學互動的過程持續推廣投資理念。
股魚網:分享新聞事件觀點與投資技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