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hoto-ac.com
原文標題:頂級的投資
「多年來投資這一行,傳統智慧很傳統,但智慧不足。」——巴菲特
在《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中教導投資人什麼樣的企業才是頂級的投資。本篇文章將介紹兩個重要的財務指標,來幫助讀者檢視自己所投資的股票,是不是符合此項特徵。首先,我們先來做個測驗:若有兩家同產業的公司其股本相當,也賺取同樣的稅後餘盈,此時同樣以2,500萬元要出售,你會買下哪一家的公司?
由於兩家公司的股本和稅後盈餘相當,以同樣的出售價格來看,其本益比一樣為12.5倍(2,500÷200)。然而,在一般的會計原則下,X公司較具價值,因為X公司的有形資產淨額為1,800萬元,而Y公司只有800萬元,所以似乎買X公司比較划算。
我舉的這個例子取自於《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但巴菲特在信中說,他會選擇用2,500萬元買下Y公司。為什麼巴菲特反而會買,較不具價值的企業呢?
巴菲特的解釋很簡單,因為目前這兩家公司都值2,500萬元(出售價),若同樣的把這兩家公司的規模加倍,其稅後盈餘變成400萬元,其價值(出售價)同樣的也會增加一倍,來到5,000萬元。
但X公司規模要倍增,必須再投資1,800萬元的有形資產才能再賺取200萬的稅後盈餘,但Y公司只須再投入800萬元即可。也就是說Y公司再投資800萬元,就能使公司價值增加2,500萬元,等於說每1塊錢的額外投資可以獲得3塊錢的名目價值。
在《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中有提到:
「這樣的收購意味著『少』有時比『多』更值錢。這實在是很奇怪的事,甚至非常矛盾,這不是會計教科書告訴我們的情況。三十五年前,我被教導要注重有形資產,避開那些仰賴經濟無形資產做為事業大部分價值的企業,如今我的看法卻有重大的改變。我如今強烈地偏好那些擁有大量且可以持久的無形資產,並且只運用少量有形資產的企業。」
巴菲特在此特別要強調的一個重要觀念是:「若你所投資的企業,只需要投入很少的資金,就能每年創造越來越多的盈餘,這就是頂級的投資。」若你沒像巴菲特那樣閱讀財報的功力也沒關係。接下來我將介紹兩個重要的財務指標,讓大家可以快速判別所買的股票,是否屬於巴菲特所說的頂級投資:
第一項指標為:總資產週轉率=營收÷總資產(越多趟越好)
在《不懂財報,也能輕鬆選出賺錢績優股》這本書中有提到:總資產週轉率像是經營餐廳時的翻桌率。如上面公式,若某家公司需投資100億的總資產,才能夠經營事業,同時他們一年可以做500億的生意,代表總資產的翻桌率為5趟(500÷100=5),越多趟越好。若總資產週轉率<1,代表這家公司是資本密集或是奢侈品的行業,中翻中叫做:燒錢的行業。例如,台積電(2330):
台積電的總資產週轉率小於1,代表台積電跟X公司一樣需要投資大量資金到有形資產,像是面板、DRAM、半導體、鋼鐵、造船和飛機產業等都屬於資本密集業。並不是說台積電不好,雖然台積電是燒錢的半導體業,但它卻能創造很高的盈餘,如同它有很高的稅後純益率。這也是我接下來要介紹的第二項指標。
第二項指標為:稅後純益率(淨利率)=盈餘÷營收
稅後純益率應該不用再多作解釋,因為純益率愈高的公司,代表可創造越來越多的盈餘。反觀鴻海(2317):
鴻海是一家電子組裝廠,它的總資產週轉率很高大於1,因為它的工廠還未做到全自動化生產,需要大量的生產線員工,但組裝利潤並不高,所以稅後純益率低。為什麼我特別介紹這兩項財務指標呢?因為你只要把這兩項數據相乘,剛好會得出「資產報酬率」。所以,如何尋找這種頂級的投資呢?答案就在下列的公式裡:
總資產週轉率(營收/資產)×稅後純益率(盈餘/營收)=資產報酬率(盈餘/資產)
「總資產週轉率」高(只需要投入很少的資金),和「稅後純益率」高(每年創造越來越多的盈餘),只要這兩項都高,你投資的「資產報酬率」(盈餘/資產)就會高,即是很少資產,創造很高盈餘,當然這就是「頂級的投資」。這兩項指標也很好找,在公開資訊觀測站->營運概況->財務比率分析->採IFRSs後->財務分析資料,就可找到。
讀者若看到這裡,應該去查一下你所投資的股票此兩項數值。若都很低,代表你投資的企業既很燒錢又賺不到錢,那你就要小心一點,尤其是若遇到不景氣時,這樣的公司特別容易變成地雷股。凱因斯說:「困難之處不在於新的想法,而在於如何跳脫出舊想法的限制。」許多投資人還跳不出以前傳統的觀念:只注重評估企業有多少的價值。如同巴菲特所說的:「多年來投資這一行,傳統智慧很傳統,但智慧不足。」
此篇文章也透露了,巴菲特每天閱讀大量的財務報表,是在尋找怎樣的企業?就是較具「投資價值」的頂級企業。
提醒:本文僅為個人操作記錄與心得分享,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若有提及案例僅為教學範例,請自行判斷謹慎評估風險
本文授權轉載自Sunny愛Money ETF理財網
作者簡介_汪汪
《汪汪財經隨筆集》人氣版主——汪汪大。 汪汪是一位愛好分享理財知識的專業股票投資人,目前部落格已分享了上百本財經書籍的筆記和心得文章,瀏覽已突破千萬人次。他同時也是「自我投資」的實踐者,無私分享了股市秘笈(資料)當作投資的教材。透過他的文章和秘笈,已讓許多「投資菜籃族」,變身為「投資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