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文接上篇:別再說鐵包肉,看過房車被輾成「紙團」的照片?「車體剛性」最完整解析《國產車篇》

文接上篇:別再說鐵包肉,看過房車被輾成「紙團」的照片?「車體剛性」最完整解析《高級進口車篇》

1、Mazda 2

馬2在台灣買得到,最低入門價是65.9萬,是在國產車的價格區間帶。他全車系有六顆氣囊、循跡防滑,在國外也是NCAP 5顆星的常客。我們來看看它的結構圖(圖十四)。A柱780Mpa、B柱980Mpa、前方撞鋼樑980Mpa、後防撞鋼樑440Mpa,車門鋼樑則找不到資訊。不過你可以回想一下前面的數字,A、B柱剛性是不是都比國產車還要高一個等級?

圖十四、Mazda 2車身結構

2、Skoda Fabia

身為歐洲品牌入門款,一定要拿來比一下的,如果我沒記錯Skoda全車系都是NCAP五顆星,隨便抓來都蠻耐撞的。這張圖來自於Skoda自己的官網,不怕同業打槍,敢隨便讓人下載,可見對於車體的自信度有多高呢?

A、B兩柱都是1200Mpa,尾門防撞鋼樑1200Mpa、車門鋼樑700Mpa,高剛性鋼材達60%以上。當然也是六顆氣囊加循跡防滑,這是一台在台灣入門價68.8萬的進口小車。

圖十五、Skoda Fabia車身結構圖

3、Mazda CX-5 

再來看一下高價一點的SUV車款,可以跟前面的國產X trial比比看。A 柱590Mpa、B柱到車頂鋼樑都用1500Mpa、車框780Mpa、前防撞鋼樑1800Mpa、後防撞鋼樑1800Mpa。有沒有感覺了?剛性還是比競品的X-trial剛性強,你說有沒有?

圖十六、Mazda CX-5舊款車身結構圖

4、2016 Honda Civic

人比人不夠氣人,車比車才會氣死人。我再找了一台美國版的Honda Civic車身結構圖給你看。注意這是美國版,不是台灣的國產版。他的A、B柱全部用1500Mpa鋼樑,前防撞鋼樑用鋁合金、後防撞鋼樑是780Mpa,車門一整圈都是高剛性,已經很接近Volvo的用料了。在美國入手價18740美金,合台幣56.2萬元而已,這台車在美國當然也是進階安全首選車款。

圖十七、美國Honda Civic

5、Ford Fiesta

要講到剛性,怎麼能夠漏掉福特呢?這裡我找到一張舊款Fiesta的車身結構表(圖十八)。這裡我們看到A、B柱都是採用1000Mpa的硼鋼,前後防撞都是380Mpa,車門鋼樑則是280Mpa。

由於國產版Fiesta沒有車身結構圖,但是他們的行銷手冊有標示A、B柱採用超高剛性硼鋼,我猜應該用料跟美規版差不多,不過美規版當地台幣40萬就可以買到,而台灣要60.8萬才能買到。

圖十八、Ford Fiesta車身結構圖

國產車普遍弱點在側撞與翻滾

所以,我把以上的車種做個表格,我以B柱為中心,B柱剛性小於1000Mpa標示綠色,1000Mpa以上標示粉紅色。你會看到幾個趨勢,就是國產車平均剛性是低的,再來是同樣款式的車種,美國版就是剛性比較強,而且價格低廉。(見下表)

然後又來跟之前的結論有點像,由於Mazda跟Skoda在各國撞擊測試都不錯,所以他們的剛性強度也遠高於國產車,但是現在入門售價都在國產車的價格帶,就安全的考量,這些進口車真的很有競爭力。

另外,就是如果你想要高剛性的車體,其實也不需要追求兩三百萬的豪華車種,其實許多平價車,在國外測試達到5顆星或是IIHS安全首選的車種,他內部剛性通常就不會太差。意思就是我一直要強調的,安全其實不需要很貴。車商有心,就造得出來夠安全的車款。

表、本文國產車與進口車剛性比較表

現在買國產車有三輸少了頭部氣囊、沒了循跡防滑、還輸了車體剛性,實在不是划算的生意。除非你對安全不重視,也覺得氣囊不需要、循跡防滑用不到、車體剛性更不在乎,那買國產車就再適合也不過了。

根據數值來看,國產車對於側面撞擊與後方撞擊的鋼材用料都比較弱,這也可以預期國產車在側撞與後撞上應該都是容易致命的弱點,但糟糕的是,側撞與後撞往往都是別人來撞你,不是你去撞別人。

誰知道有人會喝酒又開賓士車來側撞你呢?就是有這樣的事情,而且常常發生。

高剛性非絕對安全的保障

因為我舉出的例子不完全,很多國產車車款都是舊款的車身結構圖,而且國內車輛的車身強度訊息不夠,我只能針對有資料、能分析的來當作這次的研究案例。一定有很多車商業代,或是車商公關又要跳腳了。他們一定會說:「剛性高又不代表耐撞。」是的,他們這樣說是沒有錯的,如果車體沒有設計好,再高的剛性也沒有用。

一台車子的全車剛性,並不是單一部位可以分析直接論斷的,但是單一部位的剛性還是很重要,例如B柱,側面在撞擊時,它要負責傳遞撞擊力道到車身其他部位,1600Mpa跟400Mpa的差異是,在相同變形之下,1600Mpa的鋼材可以承受4倍的撞擊,而且可以分散更多衝擊力到車體其他部位。

所以,回過頭來講,如果相同的車體,你高剛性鋼材用得越多,車子本身就越安全。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國外車廠不斷的提升車體剛性,一方面操駕性能越來越好,另一方面就是同時提升了車體的防護性。如果高剛性鋼材沒有用,問為什麼美國IIHS安全首選或是EURO NCAP五顆星的車款,剛性數值與用料比率都遠高於國產車呢?這是車商不能回答我們的。

但一切還是要回到一個關鍵點,那就是我們台灣沒有自己的NCAP制度,然後政府的銷售許可的撞擊標準跟國外比又不嚴格。所以,車商可以以法規最低限度來當作造車的目標,因為台灣的上市法規沒有側面立柱撞擊,也沒有後方撞擊,所以,國產車車商都用比較低剛性材質來當作A柱與B柱的鋼材選擇,而且還幾乎都沒有車側氣囊。

對國產車商的期許

很多事情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身為消費者,我的文章論述與車商利益是相反的。因為我是旁觀第三者,也非業內人士,講起來好像簡單,但實際上,如果要業界全面性的改革,需要時間,也需要政府、消費者與車商共同的努力。

我開車載著一家大小,現階段我要買車,我一定選平價進口車,但我其實也想開國產車,維修點多也好保養,唯一的希望就是可以開到跟國外一樣五顆星安全的平價國產車。我可以不要什麼豪華電動加熱座椅、高級小羊皮皮椅,我也可以不要7秒鐘0~100的加速性能,我也不需要什麼運動性超強的懸吊系統,我也可以沒有影音DVD系統,但我希望國內能有多款人人負擔得起且結構非常安全,安全氣囊數量足夠,主動配備也不輸國外的國產車,這是本文的目的,我想應該不是過分的期許。

總結

台灣的安全撞擊銷售許可,相對於先進國家,少了側面立柱撞擊,也沒有後方撞擊。國外的低標60分,台灣低標只有50分。所以當車商以最低安全限度為目標當成造車的基準時,國內車款安全性會低於國外相同車款。看起來一樣的車,剛性不同,因為剛性不同,安全性就不一樣。縱使國產車與外國同款車種,相同年代,安全性仍然會因為用料而大不相同。

國外有NCAP揭露車輛安全資訊的制度,在國外很多平價車款會大量採用高剛性鋼材,並非豪華車款才會用到頂級鋼材。這也是為什麼國外許多平價車款仍然能得到IIHS滿級分或是NCAP五顆星。在法規尚未修改之前,外國的交通部門會宣導購車身頭部氣廉與循跡防滑的重要性,台灣的行政部門則是隻字不提,這是政府怠忽職守的事情。

我期待政府能夠補救台灣國產車安全性的漏洞,希望消費者能夠覺醒,當然也希望車商可以自律。對於醫生來說,任何一個生命都值得挽救,開著平價沒氣囊、低剛性國產車的年輕人,他們可能是下一個李安、下一個吳寶春,車商多增強一點剛性,多增加一些氣囊,都可以在意外發生的時候提高他們活命的機會,這難道是賺錢之餘,車商不該思考的事情嗎?

參考資料:
各大汽車品牌的車身剛性數據 總整理
汽車車體結構分佈圖解
Mazda CX-5超越潛艇級強度
Luxgen S5「硬」要有學問! 誰才是保命的幕後英雄?!
安全大考驗 LUXGEN S5 


作者簡介_黃紹博

網名賽芭,本名黃紹博。中央大學物理學系以及台灣科技大學工業與工程管理碩士畢業。曾任職於明基電通數位媒體事業群業務部門,仁寶電腦全球客服部門,保誠人壽業務主任,富邦金控外匯交易員,黃國華個人助理暨木桐書房圖書館打雜主任。對經濟運作與金融活動有很大的興趣,以投資理財為個人志業,相信透過總體經濟的觀察與認知,可以在資產配置與資金控管上創造更高品質的財務決策。目前在家任職奶爸,育有一兒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