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前面一篇曾經提到:大部分的失能老人,都只願選擇「在家」接受照顧。其中一種是「聘請外籍看護工」,另一種則是「由家人照顧」。但殘酷的現實是:「少子化問題」可能讓有需要的人「無所依靠」!

其實,少子化的反面就是老人化,兩者本就是一體的兩面。少子化所代表的意義在於:能夠「扶養」老人的青壯人口愈來愈少。從政府的人口資料統計顯示,由於小孩愈生愈少,近10年台灣老化程度越趨研嚴重,等於每6名青壯年要扶養1位老人(請見下圖1)。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2015年底人口統計資料

而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預估,到民國120年時,大約是每2.6名青壯年,扶養一位老人;民國150年時,將只有1.3位青壯年扶養一位老人(請見下圖2、圖3)

民國120年時,每2.6位青壯年扶養一位老人(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民國150年時,每1.3位青壯年扶養一位老人(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

歸根究底人口老化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台灣出生率連年大幅降低所致。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人口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底每千人中的出生人口比率(粗生育率)只有9.8,等於100人中,還不到1人出生。至於育齡婦女的總生育率(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也從1976年的3.09人,降到2015年的只有1.18人(請見下圖4)。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

少子化對退休銀髮族最大的影響,就是高齡者未來可能面臨「無人看顧」的窘境(請見下圖5)。這顯示出:如今台灣社會中的老人,正面臨「不易與子女、親友同居,缺乏足夠照護」的困境,且偏鄉地區情況更是嚴重。

資料來源:衛福部「民國100年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第七次)調查」

而這些獨居的長者,不但要獨自面對經濟來源短缺(落入貧窮)的困境,接著而來的三餐打理、居住與就醫…等問題,都必須靠一己之力來解決。此外,社交、社會隔離與長期孤獨之下,更將是引發老年失智的最大風險。

事實上,除了因為人際疏離所造成的失智風險外,身體不健康與意外所導致的失能風險,更是獨居老人的頭號「敵人」。這是因為老人的行動、反應較慢所以走路常無法跟上節拍;視力、聽力、體能下降,活動力不如年輕人。一不小心跌倒之後的死亡或骨折、長期臥床的機率大增。

且當各種慢性疾病情況惡化後,就會進入殘障與失能階段。而隨著當事人漸漸在生活上「無法自理」時,就需要不同程度的長期照護服務的介入。只不過,以目前「平均每位夫妻,才生不到一個小孩」的現況來看,你(妳)確定未來需要接受長照服務時,還有「少年ㄟ」可以依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