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羅南.雷恩(Ronan Ryan)都不像個華爾街的交易員。
出生與成長於都柏林的他,16歲那年(1990年)到美國。愛爾蘭政府派他父親到美國來,負責遊說美國企業到愛爾蘭享受低稅率的優惠。不過,當時沒有人相信美國企業會感興趣,畢竟那時候的愛爾蘭又窮又亂。手頭不是很寬裕的父親,花了所有家當,在康乃狄克州的格林威治(Greenwich)租個房子,就是為了讓小羅南去上那裡的學校,踏上「正確的人生起跑點」。
在他眼中,愛爾蘭是那種只要離開了,就不會想回去的地方。現在的他,擁抱的是美國夢——康乃狄克州版的美國夢。有一年暑假,透過父親一位朋友的安排,他到化工銀行(Chemical Bank)實習,對方承諾,會讓他加入銀行的幹部儲備訓練計畫。可是後來計畫取消,年輕的羅南也只好暫別華爾街。1996年,他從費爾菲德大學(Fairfield University)畢業,寫信到每一家華爾街銀行求職,結果除了一家看起來搞不好是詐騙集團的券商回覆他,其他全石沉大海。「想在華爾街找到工作,真的沒你想像中容易,」他說:「我不認識半個人,也沒半點背景。」
最後他放棄了。正好有個當時在MCI(美國大電信公司之一)上班的愛爾蘭人,找上了他。「我覺得他之所以聘我,」羅南說:「純粹因為我也是愛爾蘭人,我猜他大概每年都會做幾件這種善事,我只是其中一件。」於是,他就這樣一頭栽進了電信業。
原來……大家都在不懂裝懂
把呼叫器塞到華爾街的小嘍囉手中,不是他要的人生。但既然以前找不到進華爾街的門路,不如好好把握這次機會吧。羅南從來沒學過什麼電信技術,對科技幾乎一竅不通。但現在,他開始學習。「當你設法搞懂這些鬼玩意兒是怎麼運作之後,」他說:「其實滿好玩的。」在傳輸資料時,銅線跟玻璃纖維有什麼不同?同樣是切換器,思科(Cisco)製的跟瞻博(Juniper)製的有什麼不一樣?哪家硬體公司生產的電腦設備速度最快?哪些城市裡的哪些大樓最牢固,足以承載電信設備的重量?(答案是:老工廠的廠房)
明明只是個「線路佬」,卻一直很搶手……
2005年,他看準了華爾街的大券商,將是他未來的大客戶。於是他花了一整個禮拜,泡在高盛、雷曼兄弟與德意志銀行裡,研究出鋪設光纖最理想的路徑,以及搭配光纖最理想的設備。多年前就想投身華爾街的夢想,他到今天仍未放棄,因此每到一家銀行,他都在留意有沒有空缺。「我心想,我現在認識了很多人,為什麼還是沒法在這些銀行裡找到工作呢?」
其實,這些銀行一直都在給他工作機會,只是都跟金融無關,而是與技術相關的工作。在銀行裡,金融部門與技術部門的階級落差,是非常明顯的。看在金融部門的人眼中,技術部門只是負責替他們解決問題的人而已。「他們老是說,我是那個『線路佬』。」羅南說。
隔年,寰域公司(BT Radianz)來挖角。寰域是一家在九一一恐怖攻擊、摧毀華爾街重大通訊設備之後應勢而起的公司,號稱要為華爾街大券商打造一套更能抵擋攻擊的通訊系統。羅南的任務,就是說服這些金融業者,把資訊網路的業務外包給寰域。其中寰域特別想要吃下的,是這些銀行的主機代管商機。
但就在加入寰域後沒多久,羅南又有了跳槽機會。這回來挖角的,是總部設於堪薩斯市的一家避險基金。跟他聯絡的人,自稱在大方信託公司(Bountiful Trust)上班,因為聽說羅南是資料傳輸專家,而大方信託遇到了一個麻煩:他們在堪薩斯與紐約之間交易股票,但每次買賣股票時,都得花很長時間才能成交;他們也越來越常遇到一個情況:下單之後,眼睜睜看著市場憑空蒸發。「對方說,他的傳輸延遲時間是43毫秒,」羅南還記得:「我當時心想:毫秒是什麼鬼東西?」(編按:1毫秒=千分之一秒)
羅南就算不知道什麼是毫秒,還是知道問題出在哪:因為對方在堪薩斯市。理論上,在真空狀態下,光速是每秒18萬6千英里,或是每毫秒186英里。但由於透過光纖傳送時會遇到阻礙,因此通常只能以三分之二左右的速度移動——即便如此,還是很快的。因此訊號傳輸速度的最大敵人,是距離。
上網買股票,在哪買都一樣?錯!
當初,大方信託之所以會設在堪薩斯市,就是因為老闆認為現在上網就能買賣股票,公司設在哪已經不重要了。但是他錯了,地點還是很重要,只是今天重要的地點已不是華爾街,而是紐澤西。羅南把大方信託的電腦搬到寰域在納特力市(Nutley)的資料中心,也成功的將傳輸速度從43毫秒,改善為3.8毫秒。
從那次起,羅南在華爾街的生意就做不完了。除了那些大券商和有名的避險基金,很多名不見經傳的小投資公司現在也找上了他。大家都想要以比別人快的速度交易,而要比別人快,就得讓訊號的傳輸距離越短越好,就得更新硬體,就得設法將自己的電腦放到各大交易所的電腦附近。而這些,正好都是羅南的強項。
但問題來了:把所有客戶的電腦主機都搬到納特力市的資料中心裡,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生意。「有一天,一位交易員打電話來問:我在房間裡的什麼地方?我心想,什麼房間?」羅南說:「原來,他指的是資料中心的機房。」對方說,如果可以把他的電腦主機放到線路尾端,也就是最靠近資料中心機房的光纖出口處,讓他可以比同一個機房裡的其他主機快一點點,他願意多付點錢。
遲早,這些交易所會發現:居然有人願意花數十萬美元,就只為了把主機搬到交易所旁,假如能讓業者乾脆把主機放到交易所裡,業者們花上百萬美元一定也甘願。於是羅南有個點子:把「靠近華爾街」當作一項服務,賣給業者,他想取名為「靠近服務」。「我們本來想申請『靠近』的專利,但不行,因為那是一個常用的詞。」他說。不過,這門他原本想取名為「靠近服務」的生意,後來有了個名字,叫「主機代管」,而羅南自然也成了這門生意的專家。
緊接著,當大家的距離都縮短到不能再短,業者們開始把腦筋放到光纖兩端的設備上,例如切換器。不同切換器之間的速度差異,是以微秒(百萬分之一秒)計的,當時,業者執行一筆交易,切換器的速度從150微秒,大幅改善為1.2微秒。儘管如此,交易員還是不滿意。「有個傢伙跟我說,不管是差1秒還是1微秒,都是慢人家一步。」羅南說。
「然後,他們開始問我:用的是什麼玻璃纖維?」其實光纖是有差別的,有些光纖傳輸訊號的效率,的確比較好。羅南心想,人類歷史上應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會有人願意花這麼多錢,找這麼多麻煩,就為了多爭取那麼一丁點速度。
拜託,別把「玩具反斗城」的logo拿掉……
「高頻交易」的業者到底有多賺錢,羅南並不清楚;但從他們花錢的手筆,多少猜得出來。從2005年底到2008年底,光是靠著把主機搬到交易所附近,寰域就從這上頭賺進了8億美元。而賺到這種商機的,不只有寰域。
而且,從高頻交易業者絞盡腦汁地要保持低調隱密,羅南也能推測他們有多麼賺錢。例如有個高頻交易的客戶就要求他,必須把他們的主機覆蓋起來,這樣別人才看不到他們家的設備有多先進。還有一家客戶,堅持要把放自家電腦的鐵箱子,擺到最靠近交易所電腦的位置,鐵箱上還印著「玩具反斗城」的 logo(可能是因為電腦所屬的公司,以前幫玩具反斗城代管主機吧),而這家高頻交易業者特別要求羅南,別把玩具反斗城的 logo 拿掉,這樣人家才不會發現這是他們的主機,不會知道他們的主機有多高檔。
「他們都超敏感的,」羅南說:「但我能理解。如果你是個扒手,擁有一套能以最快速度把別人錢包扒走的工具,你也會設法藏起來。否則,往往只要有人換了一個新的切換器,比別人的快了3微秒,不出兩個禮拜,每個人都換成了這種更快的切換器。」
美國股市現在已經分裂成一個階級社會——擁有高速能力的投資者上流階級,以及沒有高速能力的投資者下層階級。上流階級花大錢取得奈秒優勢,下層階級壓根不懂奈秒能幹嘛;上流階級掌握整個市場,下層階級連股市長什麼樣子都無法看清。這個曾經是全球最公開、最民主的金融市場,今天已經被少數人所把持。
後來,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快閃崩盤事件」(flash crash,也稱為瞬間崩盤)。2010年5月6日,下午兩點四十五分,美國股市突然在數分鐘之內狂瀉六百點;幾分鐘後,又突然像個驚醒的醉漢似的,猛然回漲好幾百點。如果你當時不是盯著市場看,很可能就錯過了整場好戲;如果你有下單,正在買賣股票,就會發現像P&G(寶僑公司)股價,一下子跌到數美分,一會兒又漲到10萬美元。
五個月後,美國證管會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指控一家來自堪薩斯市的共同基金業者,在一家位於芝加哥的交易所誤下了一筆巨量賣單,才導致這起事件。
但其實證管會不可能知道真相,因為他們根本無法取得了解真相所需要的資訊。今天,交易的時間單位是微秒,但證管會手中的交易紀錄是以秒為單位。這就像我們今天回顧1920年代,只能看到一些非常粗略的交易資料,例如我們知道在那幾年間曾經出現股票大崩盤,但完全不知道在1929年10月29號那天,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快閃崩盤」的發生?至今沒有人能說準——就像沒有人能證明,高頻交易業者在別的投資者身上揩油一樣。因為,最正確的交易資訊根本不存在。
書籍簡介
書名:快閃大對決:一場華爾街起義
作者: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
譯者:林旭英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期:2014/09/04
作者簡介
知名作家。曾任所羅門兄弟債券交易員,出道作《老千騙局》(Liar’s Poker)便讓他躋身國際暢銷作家之列。另有已改編為電影的《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魔球》(Money Ball),以及《大賣空》(The Big Short)等多本暢銷著作,為《紐約時報》及AMAZON暢銷書榜常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