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柏南奇,一位守本分的前主席、重實用的經濟學家

攝影:商業周刊

5月26日,我參加由商業周刊舉辦的「全球經濟大未來論壇」。會中聽到美國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奇與台灣學界與業界領導人士的討論。心中有些感想。

QE的推行

柏南奇任內最知名的行動,莫過於針對金融海嘯的應變措施與之後的QE。QE是非典型貨幣政策。現在看起來,效果是成功的,它將美國從衰退中拉了出來。但在施行之初,它會帶來怎樣的效應,其實是很大的未知。對於這點,柏南奇當時是否有任何可以依循的經驗?

針對這個問題,柏南奇的答覆是,美國公債價格會隨著需求與供給而變化,是長久以來就知道的事情。譬如美國在2001年中止30年期公債的發行,供給減少,造成30年期債券價格上升(等同殖利率下降),就是一個明白的例子。

QE就是藉由聯準會大舉創造出對於債券的需求,把債券價格拉高,殖利率壓降,來達成效果。所以雖是一個非典型的策略,但其施行仍有所依據。

接下來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就是,一樣是QE政策,為何有的國家會成功,有的會失敗?柏南奇先生以日本央行為例。他認為日本QE不夠成功有兩個原因,一是日本央行只針對短期債做QE,沒有壓低長期債利率。第二是日本的QE不夠積極(Aggressive),應該更大膽一些。

謹守分際的前主席

這次會談中,可以看到,柏南奇雖已卸下主席的位置,他仍非常謹守本分。首先是會議中談到今年最熱門的話題,那就是現任聯準會主席葉倫女士是否會升息,幅度多大的問題?

柏南奇一聽到這個問題就說,他不會去評論或事後猜測現任主席的作為。

不在其位不管其政,這是很好的態度。卸任主席的確不應該用公開談話,去評論或影響現任主席的做法。

另外會中多次談到,金融海嘯責任追究的問題,對於這些「邪惡」的金融機構,要如何管制它們。

這時,柏南奇回答,聯準會不是執法單位。聯準會的目標是物價穩定與充分就業。評斷誰對誰錯,不是它的責任。

他提到一個重點。金融海嘯後,很多大型銀行灰頭土臉,人人喊打。但這些銀行有它重要的功能。

柏南奇在學界的專長是1929大蕭條的研究。他看到這樣的經濟衰退,對一般老百姓生活的嚴重負面影響。民眾失去信心,銀行系統垮台,對誰都沒有好處。

銀行業者有問題要修正沒錯,但在修正時,仍要維持住他們的核心功能。

從這些論點中,可以看到柏南奇務實與理性的一點。

貨幣與匯率

各國的寬鬆貨幣政策,造成各國匯率競貶,對於這個問題,柏南奇提到,首先一定要分清兩件事。這個國家是直接用外匯儲備投入市場,操控匯率。還是因為它在自己國內為了刺激經濟使用的寬鬆政策,引起幣值下跌。

前者才是匯率戰,後者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不要擔心其他國家的寬鬆政策造成該國匯率下跌。雖然表面看起來,這會讓其他國家出口到該國的貨品相對變貴,也讓匯率下跌國家的出口品價格更有競爭力。但只要它們的貨幣政策奏效,把該國經濟拉起來,好的經濟會有更多的需求。這是好事。

針對QE對他國所造成的可能負面影響,柏南奇的看法是,問題就出在國際匯率政策的不一致。

有些國家採行完全浮動匯率。有些國家的貨幣則跟美元連動,或是控制在小區間波動。前者不會有問題,後者就會「進口」其他國家的貨幣政策。

也就是說,你要控制匯率,讓本國貨幣便宜,促進出口,你就要冒著同時受其他國家貨幣政策影響的負面後果。

這個說明相當程度解釋了央行總裁彭淮南在會前的抱怨與問題。

另外,人民幣是否有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可能。柏南奇解釋,一個國家要先成為經濟強國,它的貨幣才有可能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但不是一成為經濟強國,它的貨幣就會自動晉級。

要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有許多先決條件,包括開放的資本市場,一個深度足夠的金融市場。這些方面,中國市場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注重實用性的經濟學家

會中,管中閔教授提出了一個問題,柏南奇本身的學術生涯相當成功,已經有人認為他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可能得主。放棄學術生涯,走上公職,是否後悔?

柏南奇引用一句凱因斯的話:「經濟學家應該讓自己和牙醫師一樣有用。」來答覆這個問題。也就是說,經濟學不應只是一個學術上的研究,它是一個跟人民福祉相關的學門。可以離開象牙塔,在政策方面一展所長,他覺得非常值得。

這場會談,我看到一位沉穩的經濟學家,邏輯清晰、論理明確,謹守本分。能在台灣一睹全球金融海嘯期間主要舵手的風采,真是難得的機會。

作者簡介_綠角

綠角,譯自英文Greenhorn,意為新手。作者期許自己以新手的謙虛態度,不斷在投資世界追求新知。個人部落格「綠角財經筆記」自2006年成立以來,已經累積超過1800篇文章。是台灣最早開始有系統的分享指數化投資、資產配置、ETF與美國券商投資經驗的網站。希望藉由文字與更多朋友分享,以投資人觀點出發,沒有利益衝突的看法與知識。

著作:《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
部落格:綠角財經筆記

《綠角的基金8堂課》2016新版自序──不變的原則,更新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