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陸股已成投資組合必要配置

陸股已成投資組合必要配置

今(2019)年11月,適逢滬港通開通5週年。滬港通的開通提供了外資一個更便捷投資中國的管道,但更重要的是,滬港通實為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帶領中國金融開放政策駛入快車道的行列。

攤開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時間軸來看,能看到中國政府一連串開放金融政策的作為:2014年11月推出滬港通後,陸續是2016年開放外資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2016年12月的深港通,再到2017年的債券通。

正因為有這一系列的金融開放舉措,最後有了MSCI在2017年6月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的結果。

中國自滬港通開通以來
持續推動金融開放政策

對一個外國投資人而言,中國市場充滿投資機會,但是否具備投資價值,主要關鍵仍在於中國政府是否繼續採取對外開放的政策。

如果中國政府繼續推動開放政策,則中國市場將是一個極具有投資吸引力的市場;但若政府關起改革大門,則外國投資者應審慎看待中國市場的投資前景。

而從中國政府目前的動作來看,官方對境內資本市場的開放腳步並未放慢,甚至有加快的趨勢,例如2018年進一步完善債券通交易結算制度,銀行保險業多項開放措施也陸續落地,乃至於2019年7月推出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開放包括期貨公司、基金公司及證券公司的外資持股限制等等,中國政府的金融開放腳步明顯加快。

為何市場開放這麼重要?市場開放其實意味著將會引進更多國外的競爭力,這對中國國內的企業來說,不僅是帶來活力,更重要的是促進金融業的改革與進步。而市場愈開放的背後,則是要求愈嚴格的金融監理與規範,以及嚴謹的金融監管制度,有助改善中國企業的公司治理文化。這是加快中國金融業發展健全的一大動力,所以說滬港通在金融開放的過程中扮演領頭羊的角色。

滬港通除了在中國金融開放中扮演重要角色外,還帶動一個連鎖的效應:逐漸改變中國境內股票市場。

由於滬港通提供國外投資者直接進入中國境內股市的一個管道,使外國投資者能夠更輕易投資中國股票。有了便捷的投資管道,再加上前述的引入國際金融管理規範後,讓中國企業財務更透明、公司治理更接近國際標準,對外國投資人將會更具誘因。

舉例來說,外國投資人期望看到A股的上市公司都能依循國際標準,因此中國政府要求上市公司自2020年起須揭露公司的社會企業責任(ESG)報告,現在已能看到愈來愈多的公司發布ESG報告。

所以,我們可以說,如果沒有滬港通的上路,以及其後一連串的金融改革,A股將難以這麼快地被納入MSCI和富時指數(FTSE)這類國際基準指數。而且,A股所占的比重還逐步被提高。

也正因為A股被納入這些國際基準指數,促使愈來愈多國際投資者著手布局A股。且隨著A股占這些國際基準指數比例不斷增加,國際投資者配置A股的比例也須跟著調整。

國際資金持續流入中國
股市轉由基本面驅動

隨著國際資金流入中國股市的規模日益增加,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力也逐漸提升;影響所及,中國股市的投資決策與行為,亦慢慢地轉為由基本面所驅動,而不再是以往受消息面影響的散戶市場。

根據MSCI最新研究顯示,包括股價淨值比(PB)或是營收來源的品質等基本面相關的數據,愈來愈受到投資人重視,而這又是國際投資者所樂見的,因為市場投資人的行為將因此變得愈趨理性,這將再為中國股市增添吸引力。

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國際資金持續進入中國股市,舉例來說,滬港通在上路1週年後,交易金額突破人民幣1兆元,到2019年8月更來到人民幣16兆5,000億元,交易額迅速上升,再加計深港通金額則更為可觀(詳見圖1)。若是看港股通至2019年中,每日平均交易金額也已經達到港幣646億元,近3年成長超過3倍(詳見圖2)但即便如此,相較於A股在MSCI指數與富時羅素(FTSE Russell)指數中的占比,許多國際投資者還是相對低配中國股市,這意味著未來還有更多國際資金可望進入中國股市。

 

 

滬港通的開通宣示著中國市場對外開放,已讓中國股市的地位從新興市場股市的一部分,變成一個獨立的資產類別,如同日股和英國股市。

更因為中國持續進行改革、城鎮化題材,具領頭羊優勢的5G發展技術等,使得中國股市擁有眾多的投資機會,已經讓中國股市成為每個投資人的資產配置中,不可或缺的獨立資產類別。

小檔案_施斌

學歷:上海復旦大學(學士)、美國杜蘭大學(碩士)
經歷:瑞銀資產管理中國股票團隊主管、博時基金管理國際業務主管、博時基金管理基金經理人
現職:瑞銀中國精選股票基金經理人

延伸閱讀
未來1年看好中國股市
趁美國大選前 股市搶短線賺了就跑



返回 解構市場、迎擊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