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你會節稅,也要會傳承:留資產不能靠默契

你會節稅,也要會傳承:留資產不能靠默契

「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深植人心,不動產成為國人投資、理財以及資產傳承時的常見工具。企業主累積了可觀的財富後,選擇以投資股票、購入不動產等方式爭取放大資產的機會。其中不動產經過長期持有,價值不斷增長,在傳承給後代時,往往因為房產市價所產生的高額稅賦,導致繼承人無力繼承。資產在家族成員間的分配,更成為打破家庭和諧的原因。

資產傳承不能靠默契,留下白紙黑字才有依據

林先生名下擁有市價超過1億元的不動產資產,並且希望將不動產傳承予兩位兒子。然而林先生不幸因心臟病突然去世,兒子們辦理繼承時,才發現遺產稅高達2,000萬元,大兒子主張賣掉不動產繳稅,但因未繳清遺產稅,無法辦理繼承過戶,導致房產無法出售。小兒子則認為應各自負擔一半的稅款,但大兒子無力支付,雙方爭吵不休,年邁的林老太太夾在中間,試圖調解,最終兄弟關係破裂,甚至對簿公堂。

「談錢傷感情」的想法使得家中長輩在處理傳承議題時寄望孩子們念在往日的家族情誼上,妥善處理遺產分配的問題。然而現實生活中,因遺產分配不均、導致手足反目成仇的案例屢見不鮮。即使生前長輩們已和孩子們達成口頭上的約定,卻因為缺乏明確的法律文件與工具,家庭成員間往往因為分配方式的認知落差,或是受到外在因素影響,產生嫌隙。縱使家庭成員間的關係緊密,若缺少及早完善的傳承規劃,再好的默契都可能受到現實的考驗。

用保險規劃資產傳承,是精打細算者最重要的下一步

面對財富傳承的稅務問題與潛在的紛爭,企業主與高資產家庭,更應該提前運用「保險」,為下一代預留稅源,確保財富的傳承能夠和平且順利。在眾多資產傳承工具中,保險具備獨特的優勢,以林先生為例,可以為自己投保2,000萬元的壽險保額,並指定2個兒子為身故保險金受益人,若經國稅局認定保險金免納入遺產,屆時兒子們就能以身故保險金繳納遺產稅,安心繼承房產。此外,保險金能依照要保人的意願調整保險金的分配比例,減少未來繼承時家庭成員間的摩擦。保險的槓桿效果也能放大資產傳承的效益,更精準地將財富傳承給所愛的人,對於懂得精打細算的節稅高手來說,及早透過保險規劃資產傳承,絕對是財富管理中的當務之急。

企業主精打細算,為了節稅費盡心思,也因此才有日後為家人所享受的財富。如此的兢兢業業為的是讓自己和家人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對於生活中無法預測的意外,若能盡早瞭解保險規劃的相關資訊,不僅為財富的傳承提早鋪路,也為下一代提供堅實的財富基礎。

華南銀行提供全面性保險規劃,立即了解: 【精選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