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外資對台股很感興趣,但因以下3大原因卻讓台股估值不易拉高:1.低資本報酬;2.低資訊揭露;3.高現金股利。
受惠AI(人工智慧)發展帶動台廠供應鏈,近2年台股漲勢凌厲,但台灣上市公司的股價估值仍低於美國同業,甚至雙方差距有拉大之虞。
台灣半導體傲視全球,但估值比美國同業低50%
全球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2025年3月的最新研究發現,在半導體、資通訊、工業與電子製造產業中同樣市值達5億美元以上的企業,台灣公司的「估值倍數」(編按:以「企業價值倍數」(EV/EBITDA),而非本益比(P/E)作計算)明顯比美國公司低,且自2012年起即持續以低了10%~30%的估值倍數交易,聚焦半導體業,近年更低估達50%。
對一家公司的業績發展有信心,投資人自然願意以較高價錢買進該公司股票,因此估值高低,代表的是市場對企業前景的看法。台灣公司估值較美國低,甚至在半導體業也不例外,是否意味著投資人對台灣公司較不具信心?
2低1高,讓台灣公司顯得較不值錢
麥肯錫表示,根據他們與外國投資人接觸的經驗,外資對台灣企業深感興趣,但以下3大原因卻讓台股估值不易拉高:
原因1》低資本報酬
由於台灣廠商多以代工設計和製造為主,投入成本高卻利潤偏低,且不易創造議價空間,因此在外資看重的「投入資本報酬率」(ROIC)方面,台灣公司長期低於美國公司,麥肯錫認為,這是拉低企業估值的主要原因。
原因2》低資訊揭露
台灣公司資訊揭露程度不如歐美,這導致了股票分析機構容易錯估個股的表現。麥肯錫直言,外資對於台灣企業的成長一直抱有較高的期望,但後來往往因為成長不如預期,影響了市場的信心。
原因3》高現金股利
麥肯錫統計,台灣企業過去10年累積的現金是美國同業的5倍,發放給投資人的現金股利高於歐美公司,反觀美國公司傾向將資金投注於業務擴張、發展,使得投資人普遍視美股為較具成長性的市場。
台股投資人習慣以「高現金殖利率」作為投資一家公司與否的判斷標準,但過猶不及,解讀麥肯錫的研究結果,倘若公司一味發放高股利,卻不訴求成長與創新,投資人或許應該多想想,這樣的公司股價是否有持續上攻的火力。
延伸閱讀
台股殖利率不到3%,現在還有便宜好股可撿?6檔高殖利率銅板股出列
一旦戰爭開打、台股崩跌,有再多台積電也沒用?從巴菲特致股東信中見智慧
貪婪時刻現形?台股血流成河,該危機入市還是忍痛停損?這波暴跌只是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