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摘要
{DS}

自2022年3月起,美國聯準會開始加息。短短的18個月間,美元的基準利率從0%~0.25%飆升至5.25%~5.5%。你能想像房貸利率攀升至5%~6%的慘況嗎?

在2008年至2022年的13年多裡,多數已開發國家的基準利率都維持在0%附近,許多人已適應了這種零利率環境。但眼下看來,聯準會的高利率政策短期內不太可能反轉。這也表示,目前的利率水準可能會繼續持續幾年。

面對這可能,我們一般投資者應如何思考,並調整投資策略呢?這是這篇文章想探討的重點。

升息循環下,是否做美元定存就好?

首先,由於基準利率的升高,我們投資者對於風險投資的期望報酬也應提升。畢竟,如果存在銀行都有4%的報酬,誰會想冒風險選擇同樣報酬但具有更風險的投資工具呢?

過去,如果有人告訴你某投資或基金的預期報酬是6%,你可能覺得不錯,畢竟,過去幾年把錢存在銀行的利息近乎零。但現在,將美元存在銀行的3個月~6個月定存,年利率約4.5%,故任何其他投資工具,都應提供更高的報酬,否則不如存銀行。例如若某股票基金無法為投資者帶來超過10%的年報酬,吸引力就大減。

近期就有人在詢問,是不是最好就是把錢存在銀行享受利息呢?

美國8月的CPI年漲幅為3.7%,將現金存在銀行享受4.5%的報酬,對投資人來說並非壞事。若投資人風險偏好低,不願承受價格下跌風險,他確實應在銀行開設美元帳戶,享受定存利息。

然而,在金融投資中沒有一勞永逸的策略。

首先,定存利息可能長期無法超越通膨。例如僅在1年前的9月,美國的通膨率高達8.2%,明顯超過當時和現在的存款利率。其次,進出市場的時機風險。當你決定將資金存入銀行也代表有部分的資金會離開股市,不被用作投資,可能會產生無形的機會成本。

股市和債市的走勢有其規律,不會因投資人離場而停止波動。所以,當投資人選擇離場持有現金時,需承擔機會成本。例如,2022年3月初標普指數約4,328點,2023年9月8日約4,457點。這段期間,標普500指數先急跌至3,580點(下跌17%),再急升至4,457點(上漲24%)。這波動的劇烈超乎多數投資者的預期,若操作不當,可能會蒙受巨大損失,當然前提是這個資產是可以值得長期持有的。

 

如果你在2023年初投資美國短期國庫券,到目前為止你的報酬率會是大約3.6%。考慮到現金所提供的安全,這個報酬率可能不會讓你感到太失望。但相比之下,全球股市的報酬率為12.7%,而我們追蹤的48個國家股市中,有25個國家的報酬率也超越了持有國庫券。即便在最近的賣壓之後,標普500指數仍然上漲了14.1%。

利率如果更高,還能投資股票或債券嗎?

問題來了:若美元基準利率保持在5.5%或更高,我們還能投資股票或債券嗎?

1.股市情況

先來看股票。理論來說,升息對股票是利空,例如,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的經濟學家(Christopher Cotton, 2022)分析了9個已開發國家,發現5年期公債的到期殖利率每上升1%,該國股市平均下跌3.56%。

 

另一研究(Philip Schmitt)則統計了過去30年(1991年~2020年)的股市指數和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發現二者呈負相關:即國債收益率愈低,股市指數愈高。這主要是因為債券殖利率反映了市場的融資成本,融資成本愈高,對企業是個負擔,影響其稅前利潤,故是利空因素。

但我們也要明白,利率和股市的關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投資人的時間選擇。因為股市總是向前看,反映了投資人對未來的預期。升息對股市產生利空影響,通常發生在大家預料到升息時,當升息真的來臨時,股市已完成調整,開始消化其他影響因素。

例如,聯準會的升息自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已進行1年半,但美股的下跌調整主要發生在2022年1月至9月間。換言之,股市的調整有預警,當大家判斷聯準會將升息時,股市價格已反應。

而在2022年10月後,即使聯準會繼續升息,股市不跌反升,原因是市場已充分消化了升息的期望,並開始反映其他因素。從過去歷史研究也發現,升息不一定意味著股市下跌,有時升息和股市上漲同時發生。

切記,重點不是央行是否升息,而是股市是否已消化升息的期望。若已消化,升息就不會壓低股市,我們也無需因高利率而避免投資股市。

2.債市情況

接下來看債券。與股票不同,債券對利率變動的反應更直接——升息會讓債券價格下滑,降息則會推高債券價格。從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10年期國債價格以iShares 7-10年期美國公債(IEF)計算,累計下跌約14.4%,未能像同期股票那般回升(延伸閱讀:債券ETF是什麼?為什麼Fed升息是投資債券好時機?10檔熱門債券ETF大公開-Smart智富ETF研究室)。

當然,基準利率在5%時與0%時,債券價格對利率變動的反應完全不同,因為這是一個相對幅度的變化。

相對而言,從0利率開始升息時,債券價格下跌最快,因為基準利率從0.25%~1%,意味著4倍的價格變化,而從1%~2%則是1倍的變化,看似都是絕對變化1%,實際上相對變化差異很大。

隨著基準利率升高,同幅度的利率變動對債券價格的影響減小。同時,高利率會提高債券的殖利率(價格在低檔),增加利息收入、彌補部分本金損失。在高利率環境下,購買持有債券的風險明顯低於零利率環境。在目前情況下,除非投資人十分確定聯準會將繼續大幅升息,否則不應輕易放棄持有債券。

總結:資產配置是重點

最終,投資者選擇買股票、債券或持有現金,本質上是「資產配置」問題。何時持有更多現金、股票或債券資產,實際上是市場擇時問題。擇時獲利的關鍵是投資人的預判能力。若沒有強烈的預判能力,更好的選擇是保持資產多元分散,以應對未來可能的各種情況。

延伸閱讀
「單筆投入」長期績效輾壓「定期定額」?分析師用數據找答案:前提是符合「這條件」
長期投資真的穩賺不賠?從數十年歷史找答案:無論股債市,長期投資虧損機率微乎其微
投資等級債、美國公債...為何升息下債券ETF成投資新寵?債券ETF優勢在哪?


小檔案_黃御維

理財W實驗室/黃御維 Wilson

我是一名證券分析師,任職證券相關產業,個人投資經驗超過9年,接觸過各種金融商品與投資工具,也遇過市場的大小風浪,我創立「理財W實驗室」是希望傳達更多正確的投資觀念與想法給你,希望你能因為的文章或是簡單的一兩句話,減少許多在投資路程的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