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昨晚跟幾個好友聊天,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問大家:「你們覺得每月領5萬元的被動收入比較簡單,還是每個月賺10萬元的主動收入比較容易達成?」

結果一面倒,認為每個月要賺10萬元的主動收入比較容易達成,只有一位30歲的朋友認為兩者難度差不多。這個結果倒是跟平常到書店看到的景象不大相同,因為坊間大量的書籍雜誌都是鼓吹「被動收入提早退休」,像「每月5萬元躺著領,XXX不傳股市絕學」、「像公務人員一樣的每年18%,超簡單!」。大多數人都心動,這是正常的,像是最近台北連續下了快1個月的雨,今天又低溫,出門通勤上班的廣大讀者朋友肯定覺得如果能在家中就有錢,那不知道該有多好…。

是的,這幾乎是多數人的夢想,也因此我們很清楚各種商業雜誌媒體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主題,無可厚非,投其所好罷了。我們要討論的是,為什麼昨晚幾位好友們,會很肯定的做出這樣的結論,這點分享給大家一定很有收穫。

靠投資、考公職就能幫自己打造每月5萬被動收入?

首先,被動收入要有5萬元,1年大約是60萬元,假如用年報酬率或什麼股息殖利率6%去推算,就是本金大概1,000萬元、甚至更高才有60萬元。問題來了,除非你是繼承,要不然大多數人很難有1,000萬元以上現金,有人說可以靠領股息,那同樣是困難重重,因為你還是得先有「現金1,000萬元去買股」,不是嗎?

回到現實來看,除非你是軍公教,而且辛勤努力工作一生,軍人也許可以早個10年開始領,例如45歲~50歲退伍,其他的公務員,只要奉公守法沒拿紅包或回扣的人,應該都是法定年齡60歲~65歲退休,是有聽過老師56歲退休,那應該也不是多數。

所以撇除「繼承」、「軍公教」2大類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每月領5萬元?股息是浮動的,不是公司每年一定要給你的固定金額,但有非常多的網路資訊都用這點去推估你的每年可領收入,這容易誤判,因為經營公司跟景氣息息相關,只有極少數的公司可以跟景氣較為脫鉤。

有人也許想說:「那這樣聽起來沒有繼承機會的人,是不是都要去考公職?」那也誤會了,有2個難題是明擺在眼前的:

第1,要先考的上再說,而且要有一定職等的位置。在台灣應該沒人不知道公職的錄取率極低,也造成了很多補習班的商機,這點就不贅述。

第2,之前的年金改革讓很多退休公務員收入減少,未來很可能是趨勢,那再過30年,這個風險你同樣要賭看看嗎?這是社會議題,我不是專家,但也看得出來當時很多公務員憤恨不平,剛好有親戚是快要退休,所以聽過他們吐苦水。如果將來所得替代率繼續壓低,跟一般勞工差不多,那還有5萬元可以領嗎?

大多數一般情況下,怎樣的人可以達到月領5萬元的被動收入?是的,你應該想的到,就是本來就在本業上有所成就的人,每個月收入很不錯「並且有做好投資理財規畫」,自然比較容易存到1,000萬元以上的儲蓄,買個2間房,搭配部分的股票、保險、外幣等等,這樣子被動收入每月5萬元當然是沒問題的。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如果坊間的財經媒體、網路資訊,都不斷告訴你月入25K或30K照樣可以月領X萬元,這樣的標題與內容,可想而知,你可以節省時間了,但我們都知道,這樣的標題很聳動,沒思考能力的人,很容易就心動了。

靠努力,年薪百萬其實不難

主動收入月入10萬元以上,其實是可以靠努力達成的,尤其是整體的生活物價都往上拉的同時,萬物齊漲,假如20年前就喊著「百萬年薪」這句口號,用這句口號去吸引人才,但其實真正的人才,在這個年代,很可能遠超過這個價碼(這幾年實體講座遇到200萬元年收入以上讀者也不少)。

當然,也有遇過不少年收入達200萬元,卻因為投資理財不當,加上一家好幾口人開銷多,然後過著被錢追著跑的生活,這樣的來信,也收過不少,也許對多數讀者來說覺得不可思議,但社會現實的確如此,賺的多花的多,這是一個大魔王,你能不能做到收入增加的同時,消費欲望卻保持不動,或者「微漲」,這就看每個人的紀律與智慧了。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昨晚跟幾個好友聊天,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著有:《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