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2005年年底,是個凜冽的冬日,那時的我白天在實驗室工作,晚上回家就是看看棒球、看看書、打打電動,過著悠哉的閒暇生活。有一天整理書桌時,剛好看到自己的銀行存摺,想著年滿30了,雖然自認為算是很節儉的人,但因為這些年當兵、工作、讀書,常常在北台灣搬來搬去,真的存不了太多的錢,總不能這樣一直下去吧?

當時我在竹南的一間國家級研究單位工作,雖然聽起來好像很穩定,但其實那時的身分是跟著計畫走的約聘助理,薪水就是國科會所公告的公訂價,萬一哪天計畫結束又沒有新計畫,就要回家吃土了,於是腦海中浮現了曾當過證券營業員的大學同學說過的話,「人不理財、財不理你」。是啊,的確是如此,如果這樣載浮載沉,完全沒有任何計畫與打算的過下去,直到50歲~60歲才在煩惱沒錢可用,那不是真的很悲慘嗎?所以真的覺得自己是應該花點時間來了解一下,怎麼透過理財讓自己存錢更有效率。

沒注意遊戲規則,獲利被成本吃掉

趁著自己還在興頭上,我二話不說打開電腦開始研究一下,發現網路上很多人在討論所謂的「基金」,感覺是個風險比較低的管道,於是就順藤摸瓜,開始往這方面查資料去。不查還好,一查結果被嚇到,對理財毫無概念的我,原本以為基金就是種稍微比定存強一點的工具,但當時查到的結果卻是很多基金持有一年可以賺20%~30%,甚至有持有3年賺100%的基金。這個數字對當時什麼都不懂的我而言,無法想像,竟能存在持有3年可以賺一倍的東西,甚至心中開始感到有點懊悔,為什麼我沒有早點想到,還在傻傻的存錢,浪費這麼多寶貴的光陰,怎麼不早點開始買基金。

開了眼界之後,這個新世界完全激起了我的興趣,我原本就是個容易沉迷於新事物的人,找到新的方向之後,充滿動力的我幾乎把下班後所有閒暇時間,全部投入這個新領域。從似懂非懂的名詞開始認識,慢慢的到瞭解整個基金的投資成本、投資類型及投資區域等。終於在2006年初,透過網路銀行下了我人生第一筆基金的單,這是當時最火紅的能源類基金,單筆1萬元,還記得要按下滑鼠前,手指仍在微微發抖…。

「要按了,要按了嗎?1萬元就要不見了耶…」

之後我就像是著了魔般,每天下班後回家的第1件事,就是打開電腦查詢基金淨值,看著那些數字上上下下。雖然能源類基金的波動頗大,對於我單筆1萬元的投資來說,一天的變化不過是數十到一百多元的跳動罷了,換算起來連1小時的時薪都不到。但對於當時新手的我來說,那數字的變化,有如賭場中一邊旋轉一邊發出閃耀光芒的輪盤,我不知道每天為何漲跌,只是一邊享受著腎上腺素帶來的刺激感,一邊看著獲利增加。沒幾個月,我拿到了20%的獲利,我依網路上「大大」們的心法,不要貪,帶著一鼻子的驕傲,停利出場。

可是我的驕傲很快就萎縮了,因為當我看到對帳單時,愣了一下,依我贖回的淨值來看,照理說,我應該有著20.4%的獲利,也就是2,040元,但對帳單上卻顯示只有收入1,659元。原來是我被收了1.5%的手續費(打了5折的3%手續費),要181元,再加上0.2%的保管費,但這樣算只要24元啊,再仔細一看,原來有下限,最低要收200元,以我投入的金額含手續費共1萬150元來算,我的獲利只剩14.9%。在什麼都沒有弄懂時,就貿然投入資金,並且被吃掉1/4的獲利,此時的我終於瞭解,踏入一個陌生的領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搞清楚遊戲規則。

改玩期貨只注意獲利,卻忽略風險

靠著新手運第一次進場就帶著戰功出場,頓時信心滿滿,在看著價格上上下下之時,又進場買進了亞洲基金,只是這次就像丟硬幣1/2的機率一般,出現的是背面。遇上了2006年5月的那波修正,出現虧損後,我又依網路上「大大」們的說法,乖乖停損出場。眼睜睜的看著賺到的錢又吐了回去,來去一場空,就如那句名言所說的,「你在市場上用不正確心態所賺到的錢,只要你一直留在市場中,就一定會把那筆錢還回去。」當時的我不知道為何而賺,只會盲目的追隨最熱門的基金,然後又短線交易,讓交易成本大增,我不賠錢誰賠錢?我只看到投資獲利的部分,卻沒有去思考風險的部分,於是市場就用我自己的錢幫我上了這麼一堂課。

之後我開始思考,基金的成本高,覺得市場要下跌時也只能賣出,然後等待,這樣豈不毫無獲利的機會?於是我開始尋找有沒有交易成本低,而且看壞市況時,還能有賺錢機會的工具,新手時天真無邪又可愛的我,就這樣走入了期貨市場。當時逛書店時買了一本期貨的書,書裡提到,做期貨很簡單,就沿著10日線走就好,然後用60日線當作觀察指標,看對加碼看錯停損。我心裡就想,這實在是太容易啦,哈哈哈哈,我就靠這個賺錢。興沖沖的開了期貨戶後,等不及就進場廝殺,結果下了單之後才知道,當你手上持有部位時,心理上的感覺和單純空手時觀察盤勢完全不同。

當時我操作的是人稱「小台」的小型台指期貨,合約規格是1點50元,所以20點就1000元,當走勢與出現比較大的波動時,1天就是幾千元的損益在跳動,我記得有一天,因為前一晚美股大跌,所以開盤後我下了1口空單,然後就去做實驗了。忙完後回來已經是快中午12點,打開盤一看,竟然在跳空開低的情況下,翻紅漲了快要100點,我手上的單子已經賠了150點,也就是7,500元左右。當時真的感覺到一陣暈眩,好比一個在看拳擊比賽的觀眾,覺得他們打的拳都很慢,這感覺不難啊,然後就天真的戴上拳套,上場想試試,覺得只要躲開對手的重拳,然後偷打一拳趕快跑就好,這沒什麼。可是實際在場上時,對手的拳頭是又快又猛,當那個重拳躲不掉狠狠的打到自己肚子上時,那是眼前一片黑暗,伴隨著痛苦、絕望、噁心到想吐的巨大疼痛。很快的,我就帶著虧損退出了台指期貨市場。

想靠短線操盤獲利,卻難以承受虧損

但看來我受的教訓還不夠,還卡在這個迴圈的我,反覆的思考自己為什麼會賠錢,我把失敗歸咎於技術分析不夠熟練,於是我買了好幾本技術分析的書,開始反覆的啃,並且每天練習看線圖。另外我也覺得因為上班時無法盯盤,所以才會躲不開那個重拳,如果我能守在電腦前,那一定能抓到盤勢並開始獲利。白天要工作無法盯盤,只能在晚上操作,於是我就再跑去開了海外期貨戶頭,開始玩起了夜間的期貨交易,我當時鎖定黃豆和玉米這兩個商品的期貨,因為保證金較少,然後一個tick(跳動)就有12.5美元。當時的策略是這樣擬定的,交易手續費是1口8美元,來回一趟就是16美元,所以只要看對2個tick,就可以賺9美元,那時覺得不難啊,看對就抱,看錯就馬上停損,當沖的風險不高,而且又能一直盯著盤看,應該是賺得到錢。

但我沒想到,這竟然開啟了我交易生涯裡最大的惡夢,原因很簡單,在這種條件設定下一定是賺小賠大,看對2個tick我賺9美元,但看錯2個tick我要賠上41美元,我贏5次還不夠輸一次,這實在是很見鬼的玩法。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真的是鬼迷心竅,想賺錢想瘋了。於是接下來的1個月裡,我開始了看形態數波浪的日子,看盤軟體的均線也要設成神祕的費氏數列,但每當看到價格突破後衝進去買卻又跌回來,書上說這叫回測或是假突破什麼的。於是在小賺一點點,然後又是賠賠賠之後,我開始懷疑起,到底是自己學藝不精、悟力不足,還是這一切終究只是霧裡的金杯。

我開始過著吃飯無味、魂不守舍的生活,腦袋裡只想著一波又一波的K線圖,夜裡壓力大到時常在半夜醒來,忍不住又開電腦去看盤勢。不過我還是一直在賠錢,雖然偶爾賺個幾手,但絕對是馬上就賠回去,到後來,我已經害怕去打開軟體,或是按滑鼠去下單了…。

終於在某天的夜深裡,結束掉一筆虧損的交易後,我陷入深沉的絕望之淵,隔天打電話到期貨公司把剩下的金額出金後,結算了一下,我的期貨冒險之旅總共賠掉了6萬多元。我看著電腦上顯示著永久性損失的金額,久久不能自已,那可是我要省吃儉用大概3個月左右才能存下的數字,拿去買想要的東西不好嗎?拿去日本自助旅行痛快的花掉不好嗎?我何苦每天坐在電腦前受盡煎熬的把它賠掉呢?不過是看了幾本書,便自以為可以像那些傳說中的人物一樣,在投機的大海中賺取金錢,實在是太過天真。

想「投資」卻始終在「投機」

我覺得自己就像電影《功夫》裡的醬爆,認為我就是那萬中選一的練武奇才,可惜的是,市場就像包租婆打過來的那一掌,狠狠的告訴我,很明顯你不是,這是一個將近2個月薪水的巴掌,又痛又熱的狠狠搧在我的臉上。一個假日,我進實驗室加班,休息時靠在實驗室的長型實驗桌旁的水槽,望著窗戶外科學園區的景色,非上班日清冷的街道與一棟棟排列整齊的建築物,裡面是一間又一間的企業,正在為它們的股東努力工作賺取盈餘。那麼,到底我進入投資領域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多存點錢嗎?怎麼會弄成現在這個樣子,我終於冷靜下來了,這不對,這不是投資,我只是在玩著一場,由政府做莊的合法賭博遊戲而已。

書籍簡介_我用3圖表,抓出5年賺100%上漲股

作者:陳啟祥
出版社:樂金文化
出版日期:2020/11/11

作者簡介_陳啟祥
知名臉書專頁「修正式價值投資」版主。六年級生,股市經驗15年。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畢業,曾做過中研院、國衛院的研究助理,以及藥廠的QA(Quality Assurance)工作。

看過人聲鼎沸的多頭氣氛,也走過充滿絕望的空頭谷底,體會到要能在投資市場中找到長久穩定的獲利之道,唯一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吸收並累積相關的知識,融合轉化成自己對一家公司評價的敏感度。喜歡站在原點思考,企業的真實價值是什麼,立於此基礎上,進而能挖掘出還沒被反應的成長股、價值股。

原本是月薪不到4萬元的小資上班族,2018年女兒誕生後,毅然請育嬰假離開職場,一邊帶小孩一邊經營臉書粉絲專頁,經常發表文章、分享投資心得。

在職期間雖然薪資不高,依然能靠著價值投資攢下千萬元財富,即使前波台股大地震,照樣堅持著價值投資的原則,不受市場情緒恐慌所影響,讓整體獲利增長逾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