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dreamstime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資哲學的核心,是清楚區隔投資人及投機客。讓人訝異的是,許多金融市場的玩家都沒搞懂這點。
登普斯特機械
登普斯特機械(Dempster Mill)是一家小型家族企業,設在內布拉斯加州的貝特里斯(Beatrice)。它供應風車和灌溉系統。巴菲特從1956年開始買進一些股票,當時每股16美元到18美元。
該公司投資了很多不賺錢的事業,股東資金被大量投入在庫存與應收帳款上。合理的做法是大幅瘦身,釋出資金以部署在其他地方,特別是用來購買其他上市股票。董事長巴菲特每個月從奧馬哈出發,到公司視察時,管理階層對要減少庫存的指示都點頭稱是,但之後都沒有下文。
現金短缺的情況十分讓人擔心,登普斯特的往來銀行考慮要關閉該公司,1962年時,再幾個月就要到無法收拾的局面了。巴菲特眼看必須跟合夥人解釋,他們的21%資產蒸發了。這可能成為他投資決策錯誤的大敗筆。然而,從一片黯淡之中,多虧他的朋友幫忙,巴菲特將登普斯特機械打造為值錢的企業。
王者回歸
1962年春天,巴菲特與夥伴討論到登普斯特問題。當時加州有一名強悍的經理人哈利‧巴特(Harry Bottle),認為或許可以幫得上忙。巴菲特同意提供一份很大方的報酬方案,以說服巴特搬到貝特里斯,結果這筆錢花得很值得。
1962年4月,巴特來到貝特里斯,找出登普斯特虧損的地方,然後進行裁員:這件事不容易,但是必須要做。
巴特及史考特修改登普斯特的銷售策略。他們賣出多餘的設備,削減庫存,關閉5家分公司,並調漲賺錢事業的售價:由他們獨家供應的商品,價格上漲了500%。他們也設立了一套成本資料系統。儘管工會和地方上反對,他們仍裁減了100人。損益平衡點幾乎下降一半,釋放出來的現金,由巴菲特投資在股票和債券。
談到實際運用的解決方案,巴特表示:「我沒辦法把庫存減少到可產生合理報酬率的水準。無奈之餘,我找來一個油漆工,在我們最大倉庫裡面的牆壁,從地板往上算10呎處,畫了一道6吋寬的白線。我把廠長叫來說,如果我走進倉庫,看不到成堆紙箱上方的那道白線,就會開除運輸部以外的所有人,直到那道白線露出來為止。我逐步把那道白線往下移,直到達成令人滿意的庫存周轉率為止。」
實現投資回報
巴菲特想賣掉這家公司,甚至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廣告。貝特里斯鎮上的居民,面對可能又會有另一個外來者惡整他們的最大雇主,都嚇壞了,因此,1963年夏天聯合募資300萬美元,買下營運資產,成為登普斯特機械公司的持續經營者。這留下一個堆滿現金與投資的空殼公司,後來清算以償還股東現金,包括當時持股73%的巴菲特合夥事業。合夥事業的持股如今價值330萬美元,相當於每股80美元。巴菲特把他原先投入登普斯特機械的資金變成3倍。
學習重點
1.商業邏輯是一回事,而被別人討厭,往往是沉重的另一回事
整個鎮上都討厭巴菲特。他非常畏懼衝突和被討厭,發誓絕對不要再陷入須殘酷對待員工的情況。這解釋了他為何讓波克夏海瑟威不賺錢的紡織事業持續一段長時期,他偏好由他喜歡、信任與仰慕的經理人管理、可讓公司成長數10年的穩健企業,以及他習慣在公司起落時都持有股票。巴菲特喜歡建立長期的正面關係。
2.好的經理人可以創造奇蹟
巴菲特說過:「雇用哈利或許是我最重要的人事決定。登普斯特在前兩任經理人任內是個大麻煩,銀行覺得我們快要破產了。如果登普斯特倒閉,我的人生與財富從此將會非常不同。」
3.耐心將得到回報
有關這點的最佳詮釋,莫過於引述巴菲特本人的說法:「我們的優勢是買進股票之後,可以有數個月,甚至數年的時間,無須理會價格波動。這說明要評估我們的績效,需要充足的時間。我們的建議是至少3年。」
4.找出花用太多股東資金的公司,是很重要的
這樣的公司可能資本過剩。巴特證明登普斯特先前花掉太多資金,因為在沒有募集更多資金下,1963年夏天,登普斯特只把60%的資產投入製造事業,該事業的生產需求,只需那麼多;另外的40%,可供巴菲特投資有價證券。1963年7月20日,巴特在寫給登普斯特股東的信中談到這點:「在管理階層設法創造令人滿意的資本報酬率時,資本過剩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5.買進價格是關鍵
如果你用夠低的價格買進,便能增加自己的勝算。如同巴菲特說的,「絕對不要指望賣出好價格。只要買進價格夠理想,即使賣出價格很普通,也能創造好的績效。」
6.尋找定價能力
許多公司都暗藏定價能力。在登普斯特,管理階層以前不敢於漲價。巴菲特生涯中,一再顯示他有能力找出因為客戶忠誠度,而有可能漲價的公司。
書籍簡介_巴菲特的第一桶金:少年股神快速致富的22筆投資
巴菲特的第一桶金:少年股神快速致富的22筆投資
作者: 葛倫.雅諾德
原文作者: Glen Arnold
出版社:Smart智富
出版日期:2018/05/16
語言:繁體中文
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是全球最成功的投資人之一,正是因為他的投資成就太過斐然,人們往往忘記他也曾青澀、也會犯錯。本書追隨巴菲特,從120美元的儲蓄起步,一路到他達成第1個1億美元的投資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