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原文:挑選低本益比標的參與填權息行情

〈編按:本文撰於8月〉目前台股進入1年中除權息家數最密集的時刻,無論投資朋友手中持有何種標的參與除權息,只要是符合團隊在「挑選高殖利率股參加除權息,賺息+股價有保護」一文中分享的高殖利率條件的標的,基本上從股利政策發布後到除權息基準日前,應該都會有相對應的價差。

若是有看中的標的卻已經邁進了低殖利率區間的價位、而錯過了進場時間,沒有趕上該股的除權息行情者,也不用太焦慮,只要其營運、獲利表現可以持平,那明年還有機會!只要持續的追蹤即可。

填權息行情

而台股的年度大戲不是只有除權息行情,還有一個年度大戲就是接踵而來的「填權息行情」!

但不同於除權息行情我們是運用市場對於除權息個股殖利率區間偏好及已可確定的孳息收益心態,應用已知的/預估的獲利表現、配息政策來計算殖利率區間,在其價格處在高殖利率位置時布局,在越接近除權息基準日股價有較高機會趨向低殖利率位置下,參與到除權息行情,股息、價差兼得。

在股票市場中,本益比是常常被拿來評估企業股價處在低估或是高估的指標;因此,填權息的操作,我們就利用本益比這個指標來做為判斷操作標的所處的股價位置。

只是,填權息行情的操作就不太一樣了,因為過去的獲利、配息表現均已反應在除權息行情當下,要填權息就得看「未來的營運、獲利表現」而定。

 

各企業本益比為獨一無二

市場投資人使用本益比這個指標時,大多是產業的平均本益比來判斷個股股價所處的位置,例如通路產業的本益比通常10倍左右就算合理,而IC設計產業就享有較高的本益比;又如同食品傳產股的本益比通常都較觀光類產業的本益比低,這也造就了餐飲類的個股,通常偏好掛觀光類產業,而不掛食品傳產,去享有較高本益比的優勢。

但我們是操作個股,而非產業,對我們來說每個企業在市場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技術層面、客戶群、主打市場、產品調整、管理階層的能力都不同,用一個通用的本益比是相當危險的事情,因此我們用的是個股自己的本益比區間(過去7年的平均本益比區間),而非一般通用的本益比。

例如同樣屬於國內電子零組件通路大廠的文曄(3036)及大聯大(3702),2018年過去7年平均本益比區間分別為8,24倍至11.69倍及9.77倍至14.08倍。

資料來源:CMoney 理財寶‧恩汎-獲利領息價值股

可以看到若以產業平均本益比10倍為合理價來說,投資人就容易把大聯大賣在相對低估價,而錯失了股價向上空間的獲利機會;卻把文曄買在相對高估價,而讓資金套牢在市場裡。

股價漲未來,獲利成長個股較具填權息行情

在掌握了個股的本益比區間後,再來就是尋找營運、獲利持平至成長的標的來參與填權息行情

因為股價是反應企業未來營運、獲利的先行指標,因此要尋找填權息機會大的標的,我們就要以營運、獲利走勢為成長的標的為優先;營運、獲利走勢持平的標的次之;營運、獲利走勢衰退的標的則最好避開。

例如團隊在去(2017)年主要操作的半導體封測2線大廠欣銓(3264),在第2季末團隊預估2017年全年稅後EPS可望達2.35元,較2016年的獲利表現成長,此就具備了預估2017年的整體營運、獲利走勢較2016年成長的條件;以其過去7年平均本益比區間來說,其股價區間為20.7元至32.62元。

資料來源:CMoney 理財寶‧恩汎-獲利領息價值股

資料來源:CMoney 理財寶‧恩汎-獲利領息價值股

而沒有意外的,其在2017年第3季的獲利表現是超乎我們所預期的;因此在全年預估獲利表現上調的情況下,也使得其在2017年8月29日除權息後,股價可逐漸的往本益比區間的高本益比方向靠近,並順利完成填權息。

資料來源:日盛證券HTS2

持續追蹤實際營運獲利表現與預估的差距,做出調整

最後,這方式只是增加選擇標的可以填權息的機率,而這機率也有可能因為遇到市場性的風險而改變。應用這方式參與填權息行情的投資人,除了市場不可預期的狀況外,在整個過程中仍需持續對於該企業的實際營運、獲利狀況做追蹤,畢竟每個人預估的準度會依投資人在市場的經驗、預估的計算方式及操作保守程度而有不同;且市場多變化,當每個季度的財報公布、每月10日前公布前1個月營收數字與預估的狀況有出入時,投資人仍需視實際變化而做出投資操作決策的應變,避免不必要的投資損失。

本文獲「Sunny愛Money」授權轉載,原文:挑選低本益比標的參與填權息行情


星風雪語(星大)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創辦人,網友暱稱為「星大」。曾服務於金融業,大學就讀實踐大學會計系、為蘇格蘭格拉斯哥卡利多尼安大學(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資訊管理碩士。金融海嘯時曾大賠8成,而後逐步調整操作策略,造就了現在的零成本存股法。

不同於傳統存股,他認為百年好公司難覓,長期只買不賣,恐讓本金曝險。除了精研基本面,鎖定有配息能力的好公司,亦搭配低買高賣,以逐步取回本金與部分價差獲利,最後留下零成本獲利部位長期存股。2011年到2014年,每年價差獲利逾百萬元,零成本部位貢獻股息亦年年成長,2014年股息收入逾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