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退休需要存多少?會有多少開支?
天有不測風雲乃是常理。今天出門會下雨嗎?車子開到這里程數會不會突然拋錨?今年收入多少?明年呢?健檢會不會發現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不確定。對此,我們心知肚明、坦然接受,盡人事,聽天命。可是面對退休這件事,許多人不見得能同樣處之泰然。我們今天就想知道,退休的日子能過什麼樣的生活!試想,你會跑去問老闆你接下來30年的收入嗎?

多少可見這份期待之無理。這種問題的回答,大概類似看情況:看你的績效、公司的績效、就業和通膨等大環境,諸如此類。結論就是你未來的薪水要看的因子,根本不是今天底定。

同理,你的退休開支也是。

本章要講解退休規畫的架構,包括如何估算退休收入,及依照投資報酬與開銷需求的新資訊調整你的計畫,進行退休生活理財。這是很好用的工具,讓你體認到決定退休這件動作,必須取決於某個時間點手上握有的資訊,進而常保良好的退休生活。

屆臨退休年紀,很多人會自問:「我有能力退休嗎?」換言之,我有沒有足夠的錢支應直到臨終之前的必要消費?老實說,答案是一個人終身對於職涯、消費、儲蓄,以及最重要的─ 退休時間點─ 做出的行動、規畫、決策的結果。退休是如此重大的決定,著實需要好好鑽研分析一番。

本章將會探討退休規畫的方法,實際計算需要的儲蓄金額、達成退休開支目標需要承擔的風險程度,與其他的層面。

當你覺得剩沒幾年就要退休,大概會對這方面的題材非常感興趣,樂意好好研讀,確保能掌握退休生活財務安全(個人化的退休生活假設,請利用familyinc.com的工具)。若離退休日還遙遙無期,不妨稍作瀏覽,過幾年再回頭精讀。

提領4%法則─ 最常用的退休規畫法
提領4%原則可能是最常被引述的退休規畫法。這法則出自1998年德州聖安東尼奧三一大學一群教授的論文,用最簡單的話說,當你每年從投資組合期初價值提領4%(隨通膨調整)來支應退休開銷,可以將「山窮水盡」的風險壓到極低。

這個提領數字的根據,是一般投資組合的股債比六比四,加上30年維持不變的通膨指數化提領率。從歷史來看,這麼規畫的成功勝算是九成(亦即10次有9次30年期末餘額為正數)。

成功機率的算法是用前面章節介紹過的蒙地卡羅模擬,拿歷史報酬來回溯測試各情境。這些模擬乃基於一堆假設,以致得出的提領率,與其說是解答,更像是盤算的起點。這方式受限於顯著的變異和風險,能視實際投資報酬與支出決定,隨時予以修改。

底下是4%法則的若干基礎假設:
• 未來報酬的型態與歷史報酬相同。
• 支用退休資產的所有家庭成員,自退休日起算的餘命,皆不超過30年(若夫妻45歲就退休,這法則不適用)。
• 採用的是傳統股票固定收益6:4的投資組合配置,並運用低成本的投資策略,壓低費用和稅金的失血。
• 首要之務是滿足退休期間的消費之需,而非留下遺贈。
建議提領率目的是在30年內耗盡財富的前提下,極大化退休的消費。
來看看理財業界如何應用這4%法則來預測家庭因應退休要做的儲蓄。後面的數字是根據第19章的家庭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雖說不是以準備退休的夫妻為例,仍可得到不少關於支出的啟示。

底下是應用4%法則的步驟。
1. 決定當期稅後消費。例子的損益表顯示,家庭每月支出7,200美元,或每年開銷是86,400美元。
2. 減去估計的退休金和社會安全收入。這家庭預期沒有退休金,但預期67歲時,夫妻雙雙會收到約2,000美元的每月社會安全給付。
3. 運用4%法則決定投資產生的收入。運用4%法則,家庭的投資739,000美元(不含自用住宅)產生29,600美元的年配息,加上預期的年社會安全款項,稅前所得約為$77,600元。假設有效稅率25%,這家庭手上有58,200美元的稅後現金流量,可用來支應86,400美元的消費─ 亦即28,200美元的赤字。
4. 籌措必需的儲蓄。弭平缺口的方式,有少花或多存。

不過全靠額外儲蓄的話,得籌措將近940,000美元的本錢,如此用4%法則,才會產生稅後所得28,000美元打平赤字。所以說,這家庭可能難免要緊縮退休的開銷。

我是支持用這種分析來建立必要儲蓄和預期退休消費之間的關係,但是我建議另一種相當不同於主流4%法則的方法,以更貼近真實世界的情況。大致而言,理財業界在這方面有點守舊。若是工作期間,理財顧問會替你「客製」一套投資方案(好收取費用),並說這是配合你的個別需求和風險容忍度,不過換成退休的情況,多半則一體適用4%法則,罔顧你的個別退休情況。

我的看法正好相法。考慮資產配置時(管控投資風險),我認為應該只有一個決定風險容忍度的變數:變現的預期時間天期。天期愈長,愈適合提高股票曝險。當退休近在眼前,得決定提領率時,你必須一併決定自己能容忍的最低可接受短絀風險。諸如餘命、健康現狀、整體財富、固定成本和年金與社會安全給付之類的保證收入,都會顯著影響退休人士的風險狀況,進而影響最適的提領率。今天的消費與未來儲蓄告罄之間的角力,視每個家庭各自的情況而不同。

來看真實世界的例子。我爸75歲「正式」退休,但還有兼職。他跟我媽坐收社會安全給付跟退休年金,幾乎沒負債或固定支出的義務,兩人有買長期看護險,而且消費幾乎都是用退休年金來支應。我哥跟我財務無虞,所以兩老不用替我們盤算。我爸的投資組合多是股票。拿我爸的情況跟我外婆對照,外婆快60歲時喪夫,早早退休,搬到娘家附近。她靠社會安全給付、微薄的教師退休金,及為數不多的積蓄度日;她將多數積蓄投資公債,在大蕭條期間倖存;她最大的資產是房子,但有抵押房貸。外婆故事的重點,可能是她有受教育、意志堅強,打定主意獨居,自立自強,不拖累三個女兒。外婆的母親高齡97歲,她也做好了在家終老的打算。

許多理財顧問很可能對風險迥異的對象,建議同一套的4%提領法則。我外婆的情況,我認為4%法則(30年內有10%機率缺錢)對她太冒進。快60歲那時,命長過30年的機率很顯著;她的固定支出相對收入很高,而且投資一面倒向固定收益。最重要的,短絀的成本對她而言很明顯,下場是仰人鼻息。

反觀我父母的情況,提領4%卻顯得太保守。活到70多歲,我父母的餘命顯然少於30年;他們無債一身輕、坐收即使積蓄花光仍足敷眼前消費、生活品質無虞的大筆保證收入。

勿遺漏可能的或有負債
對退休族來說,最明顯的或有負債,非健康醫療成本莫屬;根據前一章提到的數字,這方面的負擔可能所費不貲。因此你應該在預算額度,加上長期照護和補充醫療保險,或自可供消費的投資資產,扣除這些負債的預期成本。

勿忘費用
資產管理費視客戶和投資策略,差別可能不小,但多數研究忽略這一塊可能不小的金額。我建議自提領數字,扣除這些費用和收費。比如我們舉例的家庭一年計畫支出5%,但投資項目的加權平均手續費負擔為0.25%,這時就是假設4.75%來做預算。

勿忘政府萬萬稅
多數退休分析假設退休族的稅率很低,多數家庭這麼假設沒問題。不過當累積不錯的身家,一年可用投資和社會安全給付支應86,400美元的消費,這時每年要繳的稅就不低了。規畫上,我們用的修改後例子,保守假設所有收入來源一體適用25%的有效稅率,對象包括社會安全給付、退休帳戶提領和其他投資所得。

延後至70歲領取社會安全給付這麼做勢必要在3~4年內(視66歲或67歲退休)動用儲蓄來填補棄領的缺口。我是建議消費根據70歲起領的較高預期社會安全給付來算,同時在投資資產扣除3~4年棄領現金流量的現值。

做自己人生的財務長》購書連結



書籍簡介_做自己的人生財務長

做自己的人生財務長:人生就像一間公司,運用經營原則,讓個人財富極大化

Family Inc.: Using Business Principles to Maximize Your Family’s Wealth
作者: 道格拉斯.麥考米克
譯者: 陳鴻旻, 曾志傑
出版社:核果文化
出版日期:2018/06/28

作者簡介

道格拉斯.麥考米克(Douglas P. McCormick)

人生至今的閱歷,就是本書架構、原理、工具的基礎。他有專業投資人的經歷,用二十年的歲月,替機構投資人創造財富,與家族和企業家合夥,共創事業創造長期永續價值。本書的內容反映了他七歲那年自父親替他買了AT&T股票後,一路走來終於財務獨立的歷程。他的職業生涯,歷經服役軍官、哈佛商學院入學、投資銀行家、私募股權投資人,最後創業有成,共同創辦了投資管理公司HCI Equity Partners。

麥考米克在HCI當執行合夥人,監管公司策略、投資、營運的每個層面,入夥HCI Equity前,他在Thayer Capital當執行董事、在摩根士丹利的投資銀行部任職;他在哈佛商學員拿到MBA,在西點軍校拿到經濟學學士學位,畢業成績排名前段,還是陸軍摔角隊的首席隊長跟共同隊長。

他在金融素養的文章和建議,曾刊載或被各大媒體引用,像是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CNBC、《時代雜誌》、PBS、NPR、《投資人每日商情》(Investor’s Business Daily)、Fast Company、美國散戶投資人協會、柯德洛秀(The Larry Kudlow Show)、《星條旗報》、住屋和家庭理財廣播、Military.com與The Motley Fool等。